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在新疆看“炒”棉花

出处:经济日报    2003年11月14日
“今年新疆的棉花价格已经炒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农业发展银行一位长期从事棉花收购信贷工作的人士上月末这样告诉记者。    尽管此时已经到了棉花收购的收尾阶段,但棉花市场的这种风云突变还是驱使着记者想去看个究竟。11月4日,记者飞赴新疆,在几天的时间里,走南疆访北疆,问棉农探棉商,的确看到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棉花价格炒作大战。    面对这场价格大战,记者接触的棉花市场专家担心的是,今年的棉花价格孕育了极大的风险,许多纺织企业已经难以承受,有可能会影响明年的出口形势,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果明年棉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最终会成为今年棉花大战的受害者。    像炒股票那样炒棉花    11月5日,当记者走进位于南疆喀什地区的岳普湖县铁力木轧花厂时,维吾尔族的努尔厂长似乎还在回味着在过去两个月里发生的棉花收购大战。    9月初,这家国营棉麻公司所属的棉花厂开秤收棉,报出的价格是每公斤4.08元,不料当天其他棉商就喊出了4.2元的收购价,第二天努尔也跟着将价格升到了4.3元,此后,双方的收购价格不断攀升,直至到了每公斤6.8元,这个价格比去年高了一倍多。    不过,令努尔厂长不理解的是,这些棉商喊出比他们高的价格后,并不急于收购棉花,而是等待努尔他们提高价格。看来这些棉商是有备而来,目的是要控制棉花价格,从而更多地争抢棉花资源。    其实,努尔厂长对今年棉花价格上涨是有预料的。常年从事棉花收购的人,对各地的气候变化格外关心。当看到一些产棉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后,努尔他们就断定今年的棉花价格会有所提高,但事情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和努尔厂长一样,关心产棉地区气候变化的还有众多来自各个行业的人们。根据今年的天气变化,他们断定棉花肯定会供不应求,这就为从事棉花收购提供了可观的盈利空间。    “今年棉花收购市场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许多从事房地产甚至核工业的都参与进来了。”新疆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盛勇告诉记者,这些人可谓初生牛犊,带着大量资金闯入,据说在阿克苏地区就有3000浙江人在收购棉花,按一个人带来100万元计算,他们会带来30亿元的资金,这些钱足可以将当地的棉花全部收走。他们像炒股票那样下手凶狠,不惜一切要将棉花抢到手,挣一把就跑。    由于棉价不断攀升,棉农产生了强烈的惜售心理,期盼棉花卖出最好的价钱。受此影响,棉商不得不继续抬升收购价,导致价格的失控。    棉花价格大战让搞了几十年棉花收购工作的新疆棉麻公司副总经理史宏模大开眼界,“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尽管他承认棉花价格上涨有供求因素影响,但认为像现在这样的价格还是不正常的。    棉花市场秩序的混乱引起了新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9月10日、9月18日连续召开两次紧急会议,并派出督察组到各地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哄抢资源、哄抬价格等行为,但是这些举措已经很难遏制价格的恶性上涨。    一下雨棉农就开始摘棉花    当我们离开岳普湖县途经疏勒县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在狂风骤起的夜幕中,一队装满棉花的车队等候在一家轧花厂的门外。下车一打听,原来是等候卖棉花的棉农。这里的收购价比别的厂家高出2角钱,因此棉农宁可在寒夜里等待卖棉。走进这家轧花厂,只见高高的棉垛上,工人们正在将棉包中的棉花倒出,在夜色中棉花的质量已经无人过问。    新疆棉花质量好一直有口皆碑,“但今年新疆棉花的质量肯定会下降。”盛勇这样判断。    在棉商不断抬升价格的情况下,棉花的质量问题显然被忽略了。努尔厂长承认,如果他们还像以往那样严格进行棉花等级检查分类,棉农就会马上掉头将棉花卖给其他棉商。为了能收到棉花,轧花厂不得不降低棉花标准。就是在岳普湖县铁力木轧花厂,一位棉麻公司的职工抓起一把棉花告诉记者,这样的棉花去年只能按三四级收购,而今年都是按一级棉花收购的。而在疏勒那家夜里收购棉花的轧花厂,各种棉花都堆放在一起,用手摸一下感觉很潮湿。    看到棉花如此高的价格,棉农也想尽各种办法加重棉花重量。根据采摘棉花的规律,应该是在天气曝晒几天之后再摘,这样可以获得质量好的棉花。而今年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到下雨天许多棉农就开始摘棉花,这样做无非是要让棉花重一些,但却极大地降低了棉花的质量。    更有甚者,一些棉农竟然用喷壶往棉花中喷水,将棉花增加重量。在北疆乌苏市的城镇轧花厂,副厂长钱宗金向记者披露,他们收购中发现了大量掺水棉花,含水量远远超出正常水平。按规定,棉花水分不能超过6%,而现在大多超过了10%。    不仅如此,棉花中还有各种杂质,这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是十分有害的。由于这家企业在质量把关上稍微严了一些,不少棉农都将棉花卖给别人了,他估计由于这种原因可能会少收一半棉花,他们后来也不得不降低了标准。    对于这种局面,有关部门忧心忡忡。新疆农业厅棉花办公室主任马玄向记者表示,尽管想了很多办法,但目前态势已经失控。    价格大战让新疆棉花质量好的名声大打折扣,收购企业的急功近利可能砸了新疆棉花的牌子。    七成棉花还在棉商手中    棉麻公司老总盛勇的手机每天都收到棉花价格。11月7日他的手机显示着这样的信息:新疆17815、冀鲁豫18225、长江中游18200,A指(国际市场价格)16597,期货12月16928,撮合价18358,美棉18408。这是每吨皮棉的价钱。由于籽棉收购价格上涨,皮棉价格不断上扬,现在价格稳定了一段时间,但比去年翻了一番。棉商抢购是为卖个好价钱,但现在皮棉的价钱能否被纺织企业接受还不能肯定。新疆棉花外运主要依靠铁路,以往每天向外地运棉要150车皮,现在每天还不到60车皮。盛勇估计现在只有30%的棉花卖给了纺织企业,其余70%还在棉商手中。    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棉花收购放开后,由于看到棉花存在暴利空间,一时间新疆的棉花加工企业成倍增长。面对3000万担棉花产量,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已经达到7200万担,这也是今年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行情下,棉花收购企业出售皮棉已无利,只有加上棉籽、短绒等副产品,才能保本微利。乌苏市星光棉麻纺织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潘加恩来自浙江温州。这家企业既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也有一个棉纺车间。由于纺的是低支纱,他们将收购来的一些低级棉用来纺纱,高等级棉向外出售。潘承认,按目前的收购价生产只能保本经营了。    棉花价格暴涨,受最大冲击的是纺织行业。新疆本地的低支纱纺织企业对原料皮棉的最高承受价格只有约12500元/吨,上海、江苏一带的高支纱纺织企业的最高承受价格也不过13500至14000元/吨,而新疆目前皮棉销售价格高达17800至18000元/吨。原料价格过高,加上一些国家正试图对我部分纺织品出口设限,不少纺织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现在棉花销售“有价无市”,报价很高,真正买棉的纺织企业并不多,这势必造成棉花收购企业卖棉难。目前棉花价格已是纺织企业承受的极限,一些纺织企业由于无力买棉面临停工、倒闭。一些年初已接受订单的企业为防止因违约而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不得不接受目前的价格以减少损失。纺织企业人士发出呼吁,要求提前放开棉花进口,用低价优质进口棉代替高价国产棉,以维持正常生产。    “明年我要种100亩”    尽管棉农是棉价暴涨的最大受益者,但许多人担心明年棉农将承受很大损失。11月8日,乌苏一个轧花厂,记者遇到刚卖完棉花的马小林。马并不是乌苏人,而是120公里之外的石河子人。由于当地的棉花收购价每公斤6.3元,而这边是6.7元,他雇车跑了两个半小时,将最后的棉花卖掉了。    35岁的马小林今年种了40亩棉花,产棉10吨,分别以5.5元、6.4元等价格先后卖出。刨去各种成本,最后盈利4万元。马小林十分高兴,他用这笔钱买了辆摩托车,还要买一辆农用车。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打算种100亩,要从信用社贷些款。因为今年棉花涨价了,明年化肥等生产资料也会涨。记者问他如果明年大家都扩大种植面积最后价格下降怎么办。马小林爽快地说,明年肯定会比今年低,但大家都要多种,国家不会不管,肯定都会卖出去。再低也不会低于4元钱。    与马小林一样,几乎每个棉农都从今年得到的实惠中受到鼓舞,盘算着筹集资金来扩大种植面积,但是他们却很少能冷静看到风险。在喀什的岳普湖县,维吾尔族农民买买提甚至向记者抱怨,假如不是政府要他们在地里种一些林木,棉花产量还会更高,可惜他没钱,不然会种上1500亩棉花。    专家认为,棉花生产有周期性,高峰过后必有低谷。如果明年产量大幅增加,价格势必下跌,受损害的还是棉农自己。并且,这也会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新疆农业厅棉花办公室主任马玄分析说,目前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是比较合适的,政府明年初要给农民发出一个信号,就是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但是他承认,政府也只能是进行引导,最终还要靠棉农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然而,面对今年棉花价格如此暴涨,那些朴实的棉农还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吗?    “如果我再放贷就会推波助澜”    作为政策银行,农发行的一项主业务是为棉花收购提供贷款,但今年10月中旬,棉价超过每公斤4.5元时,农发行贷款忽然停止。农发行新疆分行副行长王世平说:“如果我们也随行就市放贷,就会推波助澜,市场棉价会更高。”    根据今年棉花供求市场的变化,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明确规定,2003棉花年度内地每担标准级皮棉收购贷款基准暂定为400元/担,允许上下浮动50元/担,最高贷款额不得突破450元/担的上限;新疆每担标准级皮棉收购贷款基准暂定为400元/担,允许上下浮动20元/担,最高贷款额不得突破420元/担。农发行总行将按旬通报内地和新疆标准级皮棉平均贷款均价,以作下旬贷款基准。超过贷款上限进行收购的部分,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农发行新疆分行严格按政策发放贷款,防范贷款风险。所有信贷员进驻收购点,对开户棉花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和收购资金来源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棉花购销市场情况,到收购企业了解行情。当他们看到棉花收购价格已超出国家规定上限时,果断停止信贷资金发放,因为如果继续放贷,势必会加剧棉花上涨的势头。尽管这样会减少他们的经营收入,但可以避免棉花市场更大风险的发生。对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久前到新疆调研时也给予了积极肯定。统计数字显示,到10月末,农发行新疆分行共发放新棉贷款15.5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7.88亿元。    有国储棉就可以平抑棉价    “如果国家有足够的国家储备棉花投入市场,完全可以平抑今年过高的价格,可惜国储棉已经微乎其微。”在新疆采访的几天中,记者不断听到这样的声音。的确,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化以来,打破了收购渠道、销售渠道、加工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生产流通。但今年各地出现的棉花价格暴涨,也暴露了市场放开后政府在宏观调控手段上的不足。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政府宏观调控必须兼顾两头利益,一方是棉农,另一方是纺织企业。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首先应得到保护。过去几年,棉花收购价格偏低,国家都规定了最低收购价,收购资金上也给予保障。今年棉花供不应求,如何保护好棉农的生产积极性是个新课题。棉花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是纺织企业,如果棉花价格高于纺织企业承受能力,也无益于棉农。因为如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会部分抵消我国纺织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消弱国际竞争力。而纺织品出口下降,必然会抑制对棉花的需要,进而造成棉花积压,形成恶性循环。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棉花价格的暴涨应受到充分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国家要在棉花价格偏低时收购足够的储备棉,这样遇到价格上涨时可以投放市场,平抑物价,避免棉花市场的大起大落。“可惜有关部门当年错过了储备棉花的好时机,而有限的储备棉也早快卖光,不然今年的价格也不会疯涨。”多位棉花专家这样说。这也许就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种代价。       棉花放开了 调控还要有    新疆今年发生的棉花收购价格大战,是棉花放开后市场必然会出现的波动,但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动范围之大、影响领域之广则超出人们的预料,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棉花收购放开之后,国家还需要掌控一定的调控手段,才能避免棉花市场的大起大落。    今年是我国棉花产业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三个年头。由于一些产棉区出现洪涝灾害,棉花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当市场出现逆转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显得无力。    据有关方面估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600万亩,比上年增加1300多万亩,增长20%。但今年以来,主要棉区遇到较长期的洪涝灾害,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也较严重。特别是8月份以来,黄河、长江的连续阴雨、寡照,造成棉花蕾铃脱落增加、烂桃多。主管部门预计今年国内棉花产量比原来预计的要减少30万—40万吨。    棉花产量下降带动棉价上涨。今年2月份一直到10月份,绝大多数时间里国内棉花价格都高于国际水平。棉价上涨给农民带来极大实惠,但隐藏了许多问题。    棉纺织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棉纺织工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性行业,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尽快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今年由于棉花资源当年平衡有较大缺口,目前的价格又一时不会跌到棉纺织企业所希望的水平,因此面临严峻考验。    我国是产棉大国,也是用棉大国,棉花产业不仅是国内的支柱性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左右着世界棉花形势。    由于过去棉花长期实行计划收购体制,在走向市场过程中,现有管理体制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如何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对国内各部门的协调等。专家认为,表面上是气候原因造成今年棉花减产或成熟期推迟,导致棉花缺口加大,加剧棉价上涨,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还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    我国纺织行业用棉量与棉花产量间的缺口客观存在。今年初,未考虑天气因素情况下,有关部门曾预计缺口为60多万吨,而实际上今年棉花有150万吨的缺口。由于国储棉所剩不多,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一缺口的调控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而目前企业进口棉花还要受到各种限制,这些都是导致今年棉花行情暴涨的深层原因。    新疆发展棉花加工企业有地域优势。    但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大上轧花企业,造成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既挤占棉花资源,还影响棉花市场秩序,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棉花加工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也需进一步拓宽。在政策性资金减少的形势下,众多商业银行和民营资本积极介入棉花收购领域,棉花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使棉花收购的巨额资金得到落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金融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相反,其作用将更加突出。    商业银行和民营资本之所以加入到棉花收购当中来,是因为他们看到这是有丰厚利润的领域,一旦出现棉花过剩,这些机构则无法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政策性金融还是农民的保险绳。业内人士提出,政策性金融能否也可以拓宽贷款领域,对管理先进、信誉好、抗风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也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    专家还指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建立棉花期货市场,让广大从事棉花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来回避市场风险,指导生产经营决策,引导农民大量种适用于纺织需求的高质量棉花。    为化解棉花价格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矛盾,不少纺织企业开始在缺棉限产的同时加大使用化纤产品,开发一些多种纤维组合的产品、差别化纤维产品,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将于2005年全面放开棉花进口。根据现在形势,完全有条件提前将棉花进口全部放开,取消配额限制,使棉花经营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化,直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棉花。这样有利于规范和稳定国内棉花市场秩序,有利于使所有纺织企业在公平基础上参与国际竞争,更有利于平衡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