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2019国际会议】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作主旨发言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19年06月20日

开放创新 合作共赢
推动中国棉业加快发展变革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今天,2019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棉花协会,对光临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山东省供销合作社、青岛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棉业,合作共赢的世界”,与会中外嘉宾将围绕这个主题,探讨中国棉业如何扩大开放与合作,实现创新发展。我相信一个更加开放、不断创新的中国棉业,将同世界棉业形成更加有益的、良性的互动,促进全球棉业实现新的进步和繁荣。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加突出。全球经济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强劲复苏后正面临全面下行的风险。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仍然保持着总体稳定发展。从前5个月的数据看,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1-5份,生产稳中有进,特别是服务业同比增长7%,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6%。需求持续扩大,5月份全社会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4%。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份同比增长7.7%。就业和物价稳定。创新驱动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的增长。总体看,1-5月份中国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态势。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有良好的支撑,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部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比较突出,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我们还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要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我国棉花行业来看,近五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储备棉轮换政策、改革进口棉配额发放制度等,棉花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一方面是棉花面积产量基本稳定,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4—2018年,我国年均植棉面积5002万亩,平均产量56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3%。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统计,2019年度植棉面积4816万亩,仍然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是市场预期稳定,近几年中国棉业政策逐渐机制化、可预期,无论增发滑准税配额,还是进行储备棉轮换都实行提前公布。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更加注重精准性、时效性,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平缓,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中国在全球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就棉花市场来说,中国稳定了全球市场就基本稳定。
    在供需方面,前几年世界市场主要矛盾是库存过多,近些年来,中国向市场连续投放了大量的储备棉,有力促进了全球棉花市场的平衡。目前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降至60%的相对低位。在全球贸易方面,世界主要棉花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出口中国的棉花占其总出口量的分别为16%、54%、15%、18%,且比重均呈上升趋势;6月,美国农业部公布2019,2020年度全球棉花最新数据,预测中国进口量、国内消费量分别为229万吨、893万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3%、33%,比2018,2019年度增长20%、2.5%。作为世界棉纺织业大国,中国市场影响世界,世界市场依然看好中国。
    近几年,国际贸易领域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性因素和贸易摩擦加剧,加上中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今年前几个月中国纺织品服装零售额、出口额同比增速出现放缓,订单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趋势增加,行业内出现一些悲观情绪。对此,我们认为应理性、客观地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目前中国人口规模已达14亿,内需市场庞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12—2018年间,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8年达到15231亿元。不容置疑,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近两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改革,鼓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内需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目前,中国服装企业自动化装备水平已达到80%,基本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销售领域变革,可以实现对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精准的反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质量提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体验。此外,在中国政府扩大开放政策、“一带一路”等倡议引领下,中国纺织业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18年增长5.3%,在出口市场中份额升至36%;新兴市场方面,对东盟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增长11.7%,在主要市场中增速最快。
    当今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也是快速发展的世界。 虽然,我们目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中前进的。困难和挑战迫使我们不断的变革,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提升。我们要以变革应对不确定,用科技和管理创新抵御风险,用相互合作实现共赢,推动中国和世界棉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求新求变,提升应对风险能力。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所有这些对棉纺产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将长期存在,棉花生产也是这样,大多还是小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差,如何解决分散的、小规模的棉花生产者与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纺织工业对接?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手段,比如现在棉农已经可以通过手机APP购买农资、保险、加入合作社、了解市场行情。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通过提高生产组织化、一体化程度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纺织企业提供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的棉花。
    在流通领域,近些年,传统贸易商也在加快向现代综合服务贸易商转型,通过创新交易模式为纺织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当前,新技术革命促进了共享经济兴起,可以通过共享信息、物流、交易平台等资源,加强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上下游之间联合合作,这样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产业链交易成本,并创造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去探索。
    纺织业方面,消费升级,技术进步,迫切需要纺织业求变求新,加快新旧发展动能的持续转换。要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在产品、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品牌价值,推动行业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
    第二,开放共赢,寻求更深层次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致力于共同发展经济,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各种多边合作协议、组织机构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拉开序幕。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中国在全球化中也受益匪浅。上世纪80年代,中国纺织业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潮流,“三来一补”贸易发展迅速;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发展进入快车道,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1978年的21.5亿美元跃升至2018年的2767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以上。受纺织需求拉动,40年间,中国棉花产量、进口量、需求量均大幅增长。可以说,中国棉花、纺织大国的地位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蛋糕”变小了,一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呼声颇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主动作为,努力去解决行业发展中不公平、低效率的问题,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比如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等”,这充分显示出中国政府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诚意。中国棉业、纺织业在全球化布局进程中,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融入进去,在提升自身原料、品牌、渠道等资源掌控能力的同时,带动投资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合作伙伴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推动棉花产业链向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高层次方向发展。
    第三,做好服务,继续为棉业发展做出努力。人们常说,在困难面前,首先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信心不但来源于我们行业自身的规模与发展水平,也源自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稳定、持续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棉业政策的制定也将继续立足于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保持棉业、纺织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并保障政策常态化、机制化、可预期。中国棉花协会作为代表农工商各方利益和自律的行业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棉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质量兴棉”行动方案,并与“中国棉花”品牌推广活动相结合,致力于提升中国棉花及棉制品整体质量水平;推动建立棉花行业联合惩戒机制,制定贸易规则,维护公平诚信的营商环境;推动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产业链信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加强与各国棉业组织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与16个主产棉国棉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主产国棉业组织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今后,我们将拓展服务的范围与深度,继续在维护棉花公平贸易、服务政府调控,沟通棉业政策、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的棉业、纺织业是在一次次危机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机,都给予我们产业一个再调整、再认识和变革重塑的机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合作、扩大开放,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共同创造中国与世界棉业更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