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棉花提质增效,听听专家怎么说

出处:大众网    2020年09月16日

上世纪70年代,滨州市杨柳雪村人在一片盐碱滩上创造了连续七年粮棉双高产的奇迹,从此,杨柳雪成为全国棉花生产典型。9月8日,全省棉花产业技术研讨会暨重点技术培训会议在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柳雪村召开。棉花地头,八市棉花站长为推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加强品种更新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会议梳理了山东省“十三五”期间棉花生产与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技术瓶颈,研究山东省棉花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据山东省棉花技术指导站站长王桂峰介绍,山东棉花单独分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这是1978年来第一次。

来自济南、东营、潍坊、济宁等8市的棉花公共管理服务站长、承担2020年全省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县(区)分管局长和技术负责人,承担2020年棉作结构调整优化项目县(区)技术负责人参加会议。“大家都很积极,我们下决心改变山东传统棉花生产业态,调整优化棉作结构,建立绿色高质高效棉花耕作制度配套体系。《山东省棉花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11月初完成编拟工作。”王桂峰说。

“1984年聊城的植棉面积达到480万亩,是历史峰值。然而去年只有6万多亩,这是天壤之别。”聊城市棉花工作负责人刘吉贞建议,“十四五”规划要向绿色要效益,要加强品种的更新换代,要提高棉农效益的综合素质。

据菏泽市农业农村局许向阳站长介绍,2016-2019年,菏泽植棉面积下降很厉害,总产不断减少。现在,整个菏泽也就70万亩多一点,主要集中在巨野、成武、单县,多数以蒜套棉为主。“鲁西南光热资源丰裕,多数区县都适宜棉花生产,只要价格合理,品种和技术适当简化,对比种植效益有所提高,菏泽市棉花生产仍有恢复的可能。”许向阳建议,“十四五”规划要搞好棉花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路、排灌设施等,保障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顺利实施,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而在潍坊市农业农村局郑以宏站长看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潍坊地产棉花纤维粗短、含糖量低,尤其适合做棉被。他建议,编制棉花“十四五”规划要以品牌为引导,打造山东棉花特色品牌;要把纺织、经营、生产连起来,只有前端连得好,末端才能有价值;在管理环节,要把档案建起来,这样才更可信,真正形成区域棉花产业链。

缩短吐絮期
研发全程机械化技术

山东是全国产棉和用棉大省,植棉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种室副研究员赵云雷博士分析,受全国总体植棉形势的影响,近年来山东植棉面积出现了下降趋势。棉花生产缺乏广适性优势替代品种,传统优势品种鲁棉研28、鲁棉研37、鲁棉研39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上对高产、广适等性状的需求,但是品种的综合性状仍然不能满足生产上对简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收需求。

山东省机械化植棉水平偏低,棉花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约55%,而小麦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玉米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机械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了植棉成本的增加和棉农植棉积极性的降低。因此,需要进一步研发棉花全程机械化植棉关键技术,包括耕地、播种、覆膜、病虫防治、化学控制、打顶和采摘环节等的机械化,并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实现绿色高效植棉。

对于山东“十四五”规划,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汝忠建议,要做到农技农艺深入融合,山东必须做到适宜内地农业经营规模的中小型机采化采摘棉作业,深度探索现代纺织工业订单化生产优质棉。

赵云雷建议,进一步强化对原棉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优质棉绿色生产技术和棉花脱叶催熟、集中吐絮等机采核心技术。选育早熟、优质、抗旱、耐盐碱、适宜轻简化栽培机械收获的高质量短季棉花新品种,为适应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做好品种储备。同时,探索“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金融”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模式。

山东农大孙学振教授建议,山东棉花必须改变耕作制度,缩短吐絮期。加大对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的选育,尤其加大选育吐絮集中的品种,适宜机采的品种。其次,他建议加大对棉花副产品的加工利用。棉籽是高蛋白优质饲料原料来源。棉籽油脱毒后,价值比花生油还高。

赵云雷也建议深入研究麦(油)后棉、麦套棉、蒜套棉、菜套棉等绿色高效植棉模式,不仅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缓解我国食用油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