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宏观论坛

【2020高峰论坛】李国祥: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业创新发展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20年10月30日

李国祥_副本.jpg

    10月30日,在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做了题目为《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业创新发展》的演讲。分析了以棉花产业为代表的一头在外,一头又紧密联系到国内、跟双循环直接相关的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他首先介绍了新格局是什么?新格局就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再加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提出来的国内国际大循环。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告上也提到,“十四五”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于国家来说是双循环,对于棉花产业,怎样理解双循环?我国棉花生产及其产业发展的困境,能否突破?即国内棉花生产支持保护与纺织产业发展的矛盾与冲突,能否突破(黄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花产区萎缩与棉纺制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矛盾)?国内棉花生产与纺织产业发展能否相互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棉花产业发展困境破解之间是什么关系?国内国际大循环能否成功破解棉花产业发展困境?

他认为,从宏观经济来看,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正在形成。循环是流量,大体有三个流:一是货物和服务数量流,二是资源要素流,三是收入或价值流。联合起来看这几个的流动,单方面的循环要想实现平衡是不可能的:货物和服务数量流,多数农产品进口量明显地高于出口量,但农产品进出口数量自给率明显地高于土地等资源自给率;资源要素流,土地和淡水资源自给率将继续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农业农村劳动力国内国际流动的可能性极小,资本国内国际流动规模非常有限;收入或价值流,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估计会越来越大,但是用价值衡量的农业(综合)自给率明显地低于用土地等资源衡量的自给率。

农业要实现双循环目标,必须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也就是说棉花产业必须要把棉花生产和纺织业关联起来形成循环,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双循环?一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二是经济发展,三是我们国家要面对国际竞争。

未来中国收入最主要的是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决定着农村消费,目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仍然较大,而农民消费欲望高,增加农民收入,就会立即转化为消费,转化为内需。

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通过2020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和农民外出务工减少情况下,农民收入最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性收入。可见,对大多数农民获得收入来说,就业越来越比务农重要。未来在收入变化的形态下,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主要的是要靠就业,要靠转移,也会让一部分农民搞农业生产、棉花生产。

如何守住棉花等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底线?他认为国内生产最主要的是要发展机械化,替代劳动力;社会化服务,克服家庭劳动力不足或者得不偿失困境;适度规模化发展,缓解劳动收益递减的困境。

他指出,相比过去“两个统筹”(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在实践上更具有可行性(创新路径更多),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具有颠覆性(创新空间更大),解决难题更有系统性和彻底性。国内棉花等农业产出不扭曲产前产后相关联产业要素配置,不影响关联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