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峰论坛】圆桌论坛:新格局下棉业的创新发展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20年11月02日

圆桌论坛.jpg

主持人 王建红:下面我们开始圆桌论坛环节,议题是:新格局下棉业的创新发展,我们邀请的嘉宾分别来自棉花生产、流通、纺织、服装等产业链各环节,大家将围绕创新这一主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行业如何突出重围,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理念等不同层面的创新,实现长期、持续、高水平增长。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在座的四位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中国棉花协会理事会轮值主席、副会长李付广先生。李所长是棉花遗传改良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并获国家科技、发明多个奖项。

这位是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先生。魏总是高级会计师,北京物资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还在中国棉花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兼任职务。

这位是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倪俊龙先生。倪总兼任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这位是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先生。杨会长是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长期从事服装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内六个县域服装产业规划,牵头主编多个年度的全国服装行业白皮书,深度参与服装行业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生产是棉花产业的源头,如何从生产端开始创新发展,首先有请李所长谈一些看法。
    

圆桌论坛-李付广.JPG

李付广: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沟通。

先谈两个事情:几年前,我听到很多纺织企业说中国的棉花不行,要想生产高质纱或者高端布料,必须使用进口棉纱,我们当时考虑如何让中国生产出好的棉花,这是中国的目标。我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我关注的是中国为什么生产不出好棉花。前年和魏总谈过一次,他说很多年前,南疆的棉花是优质棉,为什么现在这么差?

接下来把我最新的信息串起来,去年9月27号,受新疆自主区党委副书记的邀请,我在大会上就“棉花如何做”作了报告,我提了一个理念。澳大利亚棉花好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品种占主导,新疆有300多个棉花品种。我当时在自治区提出来,希望自治区在一个轧花厂,5-10万亩一个品种,先把一个品种的问题解决掉,接下来每个级别都陆续实现。现在从南疆到北疆的反馈信息来看,效果还可以。35团是新疆兵团倒数第一团,我们参与了他的扶贫工作,我们采用的是机采棉方式,今年是第三年,全面达到了澳棉标准。最后一定实现一个轧花厂收购一个品种。现在老百姓都知道看期货,这也可以看到另一个信息,老百姓想赚更多的钱,包括每一个轧花厂也想赚更多的钱,这是事实。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新疆棉替代澳大利亚棉完全没有问题,这可能不是科技创新。

我就提一个建议,大家能不能联起手来,共同把我们国家的棉花做好。

圆桌论坛-王建红_副本.jpg

 

主持人 王建红:谢谢李所长的建议,希望我们有组织能解决棉花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近些年,棉花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有请魏总谈一谈棉花流通领域的创新发展。
    

圆桌论坛-魏刚民.jpg

魏刚民:关于国内棉花贸易的发展,我把我的认识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贸易的核心是价格变化,我1984年入棉花这一行,经历了定价方式不同阶段的变化,1998年以前是政策定价,1998年以后定价机制双轨,是市场和政策双轨制,后来变成半期货的交易定价方式,2004年期货上市以后,完全由期货定价。

贸易的核心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一种平衡,如何交易成了贸易环节的盈利核心。1998年,完全是现货的市场结合政策定价,那是完全靠现货市场分析和判断。最新这三年,已经变成基差贸易为主体,它的好处是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尤其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时候,这种基差贸易又变成了国内贸易的主要交易方式和主要交易模式。

我个人经历过计划,经历过现货市场,经历过期货,以及不同的贸易交易方式,最终通过低买高卖实现了平衡。最新的想法是,我们将通过产业链的平衡,实现贸易的平衡,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大概在五年前,我们开始介入了种植,在新疆搞了棉花种植、棉花收购加工、贸易、纺纱织布到服装,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平衡,以贸易为中心,延伸到产业的上下游,这是一种尝试。种植这一块我们离不开李所长的帮助,早年为了在种植上,包括种子技术能有突破,我找了李所长,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我们想努力通过种子和种植,尤其是自己的土地上,努力尝试进行种植突破,然后实现收益,也就是以贸易为中心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来实现产业链总的平衡。这是我对创新发展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尝试,希望大家给予支持,谢谢!


主持人 王建红:最近棉花上涨幅度非常大,包括期货现货、国内国际的差价也加大了,请魏总谈一下目前对棉花价格的看法,这个价位是不是合理?后市怎么走?
    

魏刚民:对当前的棉花价格所处的位置、状态,今天期货价格定价在14500元的水平,很巧,它就是历史的中等水平,这个水平对应现在的供应和当前的需求,我认为是基本平衡的价格。未来的价格,新的变化,未来的驱动,我认为它的核心还离不开需求是否有效恢复,两个需求:一个是终端的需求,一个是资本的需求。

总体大的方向看,目前对价格影响核心因素是货币,今年我感受到货币确确实实很宽松,咱们的资金确实便宜;还有现实的消费,一个是终端消费,一个是产业库存现状,通过调研分析,目前产业库存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而不是中高水平。原因是疫情期间,中国和中国外,整个产能利用率低。短期矛盾有产销率,产销率目前是平衡的,纱类、布类在近五年是低位,而不是高位。欧洲突然封城,封城的结果一定是消费减少,如果不封城的话,边际需求是上行的、终端需求上行、产业需求上行,未来的方向偏涨的概率更大一些。

欧洲的股市不好推算,后期大跌的概率不太高,水涨船高,水已经存在了。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 王建红:新疆棉花价格一直在往上涨,最高到了每公斤8元,作为轧花厂,怎么把握市场的机遇,规避市场风险?
    

魏刚民:我只能把我们的想法和交易看法、交易策略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汇报,由于未来都存在着不确定,作为一个贸易商,肯定要做一部分相对的确定性,例如现货收完以后,假设10万吨,我肯定至少要决定1/3,该套保的时候要套保,即使偏多,这是在交易上,在企业维度上来讲。同时在现货市场,套一部分,套1/3,用确定的盈利规避未来的市场部确定的风险,同时博弈未来的1/3的利润。
        

主持人 王建红:受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今年纺织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现在请倪总从纺织企业角度谈一下纺织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应对突发事件。
    

圆桌论坛-倪俊龙.jpg

倪俊龙: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王会长提出这个课题,实际上今天中午我们就讨论了,我们今天的会议,有很多的代表来自于棉花加工企业,也有纺织企业,我想强调的是,棉纺织行业,棉花下游企业,这么多年来日子一直不好过,从大的层面讲,产能过剩一直存在,所以竞争就变得很激烈。二是中美贸易战给纺织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只不过今年由于突然发生的疫情,给纺织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更大范围来看,对纺织行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今年整个的纺织服装看起来还比较好。

从棉纺织企业来说,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怎么走出去,怎么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走的路子也不一样。就我们企业来说,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对今年战胜疫情,包括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认为智能制造是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很重要手段,所以最近几年,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在智能化改造方面,从2016年开始,和国内的一些设备制造企业,包括软件开发企业,在一起共同开发一些自动化、信息化、自动化软件。我们是2017年10月份,投产了到目前为止还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自动化工厂,用工成本下降了70%以上;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证,整个工费成本下降30%,而且智能化工厂对我们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所带来的人工的问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也给棉花生产加工企业很多启示,比如棉花棉种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棉种特别多,特别杂,棉花的加工机械特别多。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美国的棉花、澳大利亚的棉花,他们是怎么生产的,他们是怎么加工的,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家是很早就开始走自动化,走集约化,走规模化生产,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棉花从种植一直到加工,如果不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其它的问题很难解决。

第二方面,对于大多数的纺织企业来说,都在讨论加快全面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其实另一方面对棉纺企业来说也是因为原料的质量、价格变动逼迫我们做调整。我在公司里面讲一句话,全面结构调整永远在路上,我们企业过去基本上做纯棉的,很少做差异化,今年我有接近1/3的产品都在做差异化,因为棉花价格的波动让企业很难受。

差异化的品种的开发,与棉花的品质、价格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在全面结构调整方面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从今年运营下来的情况来看,从行业目前情况来看,市场整体上肯定是向上走的,至于走向什么地步不好说。

今天是棉业会议,刚才李所长提了棉花质量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棉花质量从历史上面来看,中国棉花质量是好的。把范围放大一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大愿意种棉花了,其实最好的棉花还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新疆的棉花,从历史上来看,也有做的很好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棉花质量不稳定,就是今年还可以,明年可能又变成另外一个情况。我们现在掌握了一个数据,今年的棉花29的长度不到50%,这样一来,对我们下游的影响就比较大。我们希望新疆的棉花能够保持稳定,用通俗的话说叫不折腾,我感觉新疆这个地方太折腾。前面说了,能够做得好,但是老是变来变去。在这里面,确实需要棉花种植、一直到棉花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大家一起来配套,把新疆的棉花做得更好,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建红:刚才李总在发言的时候提到现在纺织行业对目前棉花的价格是承受不了的,在这种价格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
    

倪俊龙:魏总刚才说了棉花价格是14000多,我们要求多一点,我们棉花拿回来大概是15000多,这样一来,站在我的角度看,以这样的棉花价格,后面的市场是很难接受的。对棉花最近的价格走势判断每个人都不一样,我的看法是,订单是有的,但是下游的很多企业接手很少;无论是服装,还是面料,在当前的情况下,他们不太接手上游的产品;另外,站在环境上来看,市场有复苏,但是不是有强烈的愿望,消费方面有没有强烈的愿望?我是持悲观态度,中国的纺织是一个出口大国,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无论国家政策怎么调整,他都是靠出口拉动,从中国现在出口情况来看,出口消费最大的美国、欧洲,甚至包括日本,这些市场现在都不是很好,那你出口的地方市场不可能非常好。

从内销市场看,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五年之内不买衣服,每个人都没问题。但是五年之内不买服装,不要说五年,甚至一个季度、一个月不买衣服,对纺织行业、对上游企业都是很大的问题。

我认为由于新疆棉花的收购,轧花厂太多,大家都在抢棉,导致籽棉价格受到影响,针对棉花价格再往上升的情况,我是不支持的。
   

主持人 王建红:这次会议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服装协会,请杨会长介绍一下产业链终端的创新发展趋势,为我们产业前端未来如何与终端精准对接提供参考思路。
    

圆桌论坛-杨晓东.jpg

杨晓东:谢谢主持人,我接着刚才倪总的话说几句,五年不买服装,对消费者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前提不成立,所以我相信咱们上游的产业企业家们也不用过分地担心,从消费角度来说,持续性的服装消费还是存在的。

二十年前,服装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比20%多。2019年,服装消费在整个家庭消费里才占6.5%,是不是家庭消费的支出减少了呢?不是,而是我们的收入增加了,还有其它消费方式增多,服装消费相对稳定。中国一年大约生产400多亿件的服装,那是不是供大于求了呢?从消费角度来说,它是有恒定的消费状态存在。

现在我们叫完善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打造价值链,这是行业上下游呼声最高的,这两年也越来越看到行业上下游相互之间交流的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今年真正体现到了“上游感冒,下游吃药”。从年初疫情、贸易影响,服装今年确实是缩产了,很多订单转移了;同时传导到上游,棉纺企业40%、50%的开工率。从10月份开始,上游棉花价格上涨了,带动棉纱价格上涨,但是是不是就传导到服装行业呢?上午叶会长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对这种涨价是深深的忧虑,因为下游的承载力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暴涨或者说阶段性的涨价,可能产业链某一个环节会一时获利,但是它绝对是不可持续的。二十余年来,服装实际上没涨价,像打火机一样。在行业品质快速提升的这么多年,我到专业市场里发现,10元一件的T恤,质量还蛮好的,穿五年绝对没问题。

外贸型服装加工型企业是靠做纯加工的,他对于成本的价格波动非常非常敏感,下游市场不给他涨价的空间,所以我个人的看法,目前的棉花价格波动往下游传导很难,它会在传导的过程中逐渐衰竭,下游也会逐渐承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里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我相信作为一个目前产业链相对完备的中国纺织工业来说,这种单个产业链环节的暴涨不会对下游形成很大的传导作用。最后当下游没有需要的时候,会反过来,削减价格上涨。

我谈一下现在产业链密切协作的问题,刚才李所长也在讲,说上游品质的问题,从我们从事服装的角度来说,我本人是学服装的,我们在过去多年以来,我们都认为最好的面料是国际进口的,往往企业会强调我这个面料是进口的面料,的确在过去的时候,我们没有成长到那个程度的时候,服装设计的需求和消费者对于好品种服装的期待,的确依赖于进口的消费原料。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纺织强国,我们在品质提升方面进步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也一直期待着上下游能坐在一起,共同努力,来做这个行业整体的品质提升。

目前整个纺织工业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我们也正沿着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大踏步前进,中国服装协会也一直积极地推进着行业在供应链、生态链上的协同创新,以及推动着行业上下游的深度合作。我们在行业里积极地倡导着、坚守着“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今天的主题是创新发展,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讲讲我们行业的创新:

科技的创新,一直有一种声音,说纺织行业特别是终端服装行业没有科技,但我们确实是一个科技技术应用型的产业,特别是在当前工业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的时代,数字化经济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非常大,特别对于终端来说,大数据对于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在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包括供应链构建中,都要实现数字化的升级。这是我们所讲的在生产环节的创新,实际上是创新的应用。在前面论坛里面,无锡一棉的周总也讲了他们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在科技创新方面,服装确实走在了前面,不管是生产、销售、营销,都全面地拥抱互联网,实现了数字化。

时尚的创新,时尚体现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新,上游创新方面偏弱一点,特别终端产品给我们的感受是这样,但是这么多年,也真的有一些很好的上游产品创新被消费者所认知。从消费者角度,从下游从业者角度,比如莱卡面料、天丝、莫代尔等上游产品的创新,不止是传达到了下游的终端产业,更传达给了消费者,我们会讲我们用的是一种新型的面料,反过来被消费者认可,所以产品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时尚本身就是和创新相伴的,创新是时尚实现的手段。数字化时代对于产品的创新要求更不一样,特别是现在营销模式的变化,营销模式创新也是越来越多,我们的企业也是在积极地适应和迎合着数字化时代产品设计需求。从行业协会角度来说,我们积极推进流行趋势的研究,包括时尚资源和地方的区域之间的合作,包括品牌的打造,这是产品创新。

绿色的创新,绿色发展的问题,它强调的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疫情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企业活得好、活得久、活得可持续,可能更重要,这是当前行业企业家们思考更多的问题。那么如何活得好?现在的企业家,或者企业,更关注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现在也积极地倡导着行业整体的社会责任形象,包括循环经济推动,也积极打造着行业绿色的生态,通过绿色制造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现在行业里面所实现的智能制造、物联网、互联制造和定制制造。这些方面都是以绿色制造为统领,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简单地给大家分享一下,谢谢!
    

主持人 王建红:谢谢杨会长,刚才我们从几位嘉宾的发言当中,发现了观点的碰撞,包括魏总和李总就棉花的价格就产生了观点上的分歧,杨会长和李总对服装的消费也有分歧,我觉得有分歧才有沟通,有沟通才能达成共识,非常感谢大家!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让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畅谈棉花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

最后按照今天圆桌论坛的主题:新格局下棉业的创新发展。请每一位嘉宾,从自己的角度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李付广:中国棉花总体发展好不好,首先生产棉花的质量要稳定,这是大家的期待。生产环节,我讲在短短几年内能解决问题,但是后端和前端如何实现大循环,我希望后端的贸易、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和前端能够形成闭环,这是我所期盼的。
    

魏刚民:从企业角度,我希望李所长带领团队,能够把中国的棉花质量和单产,尽早尽快,更大规模地在新疆或者内地落地生根。关于上游的倪总,希望您把普通的棉花纺成更精美的纱,满足国内,走向国际。
    

倪俊龙:你的要求我们能做到,希望我们的要求你也能做到,我们行业希望你真的能育出最好的种子,而且让种子更加简单,改善品种的一致性,为我们的生产带来更大的方便。二是希望魏总站在期货角度有机会炒作,但是我们不希望,所以我们希望魏总让行业能够稳定地生产。谢谢!
    

杨晓东:从下游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上游为下游提供高品质的,并且是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也期待着上下游之间加强协同创新和深度合作。谢谢!
    

主持人 王建红:我作为消费者,希望大家各个环节能够共同努力,提高棉花的质量,提高纺织品的质量,生产更好的纺织品。作为消费者来说,我肯定更愿意买中国自己品牌的优质的纺织品,包括现在我穿的西服、衬衫,都是买国产的,质优价廉。

最后希望我们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齐心协力,契合今天的主题,既要坚守,更要开拓,共同促进我国棉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感谢四位嘉宾的精彩发言!2020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与会代表的支持,祝大家返程顺利!
   

(论坛结束)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中国棉花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联系人:翟乃刚、张元

电话:8610-66054634、66053654

传真:8610-66053474

电子邮件:huiyi@china-cott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