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为了花开如雪海 ——中国供销集团助力棉花产业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

出处:中华合作时报    2022年01月12日

有一种丰收似白雪满地,那正是棉花丰收的场景。当棉农躬身播撒下第一粒棉种、亲手摘下收获的第一朵棉花、拿到销售籽棉的第一笔收入,他们不会忘记,中国供销集团有一支不畏辛劳、协同作战、共荣共赢的棉花产业服务生力军。

棉花不仅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更是全国1亿多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既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进口国,也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去年新疆棉花总产量为512.9万吨,棉花各项质量指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机采棉比例持续提升,棉农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实现增产增收。

在这“白色黄金”丰收的背后,是各方努力的结果。中国供销集团近年来持续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拓宽服务广度、拓展服务深度、提升服务维度,通过所属涉棉企业从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入库、检验、出库到纺织企业采购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发力,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棉花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带动棉农增收、促进我国棉业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新疆地区棉花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供销集团及所属涉棉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不断提升棉花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层次,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中国棉花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正奋力书写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

助力棉花增产棉农增收

2021年8月,骄阳似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的棉田里,连棉花都懒洋洋地垂下头,但这阻挡不了棉农刘新安的匆匆脚步。他说:“听说中棉公司组织农业专家针对高温天气下棉花生长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作现场指导,我特意从几公里以外赶来。而且今天现场订购农资还比市场价低,能省不少钱呢。”

刘新安是万千受益于中棉CAS系统实现增产增收的棉农之一。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棉集团公司搭建CAS综合为农服务系统,通过“龙头企业+轧花厂+合作社+植棉户”的棉花产业化经营服务模式,让每一位加入到CAS系统的棉农都能享受到“点对点”的定向技术支持与服务,是棉农心坎上的知心人、离不开的好帮手。

作为国内最大的棉花经营实体企业和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棉花流通骨干企业,近年来,中棉公司在新疆地区深耕农业社会化服务,搭建产业化综合服务中心,协调整合农资、技术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农技服务、资金服务等方式,为棉农提供种植、采收、拉运、交售等全程配套服务,切实解决棉农前端生产难题。目前,中棉公司已在巴楚、阿克苏、尉犁、昌吉开设4家子公司,开展土地流转等为农服务工作。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为更好地形成社有企业及资源联合为农的服务模式,打造棉花产业链闭环,中国供销集团协调内部资源,在种植前端,联合中农控股、中农立华与中棉新疆公司深入合作,为棉农供应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农资产品,并利用中棉CAS积极开展棉田病虫害防治,现场农技、植保培训等为农服务工作,帮助棉农解决当地农资经销链长、品类杂、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

降本增效也是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农集团公司的初心使命。在中农控股乌苏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1100亩棉田实现全程液体肥施肥托管,平均每亩棉花使用液体肥100公斤,施肥人工成本每亩降低25元,共节省人工2.75万元。从肥料投入量来看,常规施肥平均每亩养分投入量为35至40公斤(折纯),液体肥每亩养分投入量约25公斤(折纯),减肥效果明显;从产量看,在同等施肥成本情况下,每亩较上一年平均增产40公斤、约10%,平均每亩助农增收268元。

2021年以来,中棉公司推出的《“品牌中棉”建设方案》也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以莎车、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尉犁、沙湾、石河子、玛纳斯、老龙河9个为农服务中心已于去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建设;发布《2020年中国棉花加工行业产业发展报告》,与全国棉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制定《棉花加工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棉花包装材料加工企业质量评价方法》《棉花包装材料加工技术要求》3项行业标准发布并实施;截至目前,中棉公司已实现3.63万余亩土地流转经营,签订订单户1143户,订单面积114.25万亩,订单籽棉数量40.41万吨,直接服务棉农规模1.2万人余次,产业化综合服务能力、行业引领力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1年,中棉公司通过资源购销平台(2.0版)线上线下结合、期货现货结合,每个工作日平均发布可销售资源量10万吨左右,稳定了市场预期,保障了资源供应。截至目前,平台用户已超过1400家,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通过平台成交资源接近100万吨,逐步成为国内棉花市场价格的“稳压器”。

产融结合,未来已来。在棉花供应链方面,中棉公司建设运营了5个棉花物流基地、2个口岸综合物流服务企业、3个棉花物流中心及10个棉副产品集散中心,与供销集团所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第三方监管仓库体系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围绕棉花及棉副产品的基础供应链网络已初步搭建形成。

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赋能棉花产、供、销

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在产业标准化和智能化引领下,中国供销集团所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发挥国内最大的棉花在线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对棉花种植农户情况、棉花种植面积以及籽棉交售、皮棉加工和入库、皮棉质量重量公证检验、皮棉出库流向等信息全程跟踪。目前,已实现90%以上的全国棉花产业链数据信息采集和在库规范监管,切实保障了棉花的质量安全,激发了棉花种植农户的质量意识;并为精准发放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助力新疆棉花收购、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依托覆盖全国主要棉花产销区和物流集散地的100多家合作仓库,为涉棉企业、合作银行等提供规范的棉花监管服务;联合合作银行服务小微企业1000多家,累计提供直接融资金额120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涉棉企业“融资难”问题。

2020年年初,湖北石华纺织有限公司接到了一张进口特种纱订单,急需较为难找的天然彩棉货源。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接到石华纺织询货后,不仅为其找到了合适的彩棉,还为其提供了融资业务。不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石华纺织的工厂停产、订单违约,也无法按时还款。在了解事情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第一时间协调延期还款,并主动减免部分费用,助其渡过难关。这成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服务下游纺织企业的一个缩影。

1999年,我国储备棉首次拍卖,开创了储备物资由计划分配转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先河。在此后20多年的发展中,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始终立足“棉花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战略定位,积极服务国家棉花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实施,成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实施的得力抓手。

自2014年以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积极参与“专业仓储监管+在库公证检验”制度实施,具体负责新疆棉入库监管和配合在库公证检验工作。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累计办理新疆棉入库监管数量3681万吨,并没有出现一笔违约事件。2015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开始承担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作,有效整合了新疆涉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起包括棉花种植面积核实、籽棉交售量实时统计、棉花加工企业公示、专业仓储、棉花在库公证检验、棉花监督管理和运营目标价格信息平台等在内的一整套监管及信息追溯闭环体系。棉花也成为我国农产品中第一个实现全程数字化的品种。

业绩斐然,硕果累累。自1999年至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累计投放储备棉16次,轮入储备棉6次,累计4500余万吨;累计协助核查出疆棉3144万吨,协助审核补贴资金149亿元,完成出疆棉公路现场核查数量1358万吨。自2005年至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累计为银行提供监管棉花数量超过3500余万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棉花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棉花”,实现了棉花从种植、交售、加工、检验、仓储、物流、纺织等全产业链的大数据采集、展示和应用,覆盖7000家交易商、1000多家加工企业以及2000多家纺织企业,形成了产业上下游全关联、新疆内地双覆盖的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并以e棉网、i棉网为载体,打造了包括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配送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20多年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不仅打造了商品棉交易、监管和物流配送、资金、数据信息等四大服务平台,还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客户服务网络、棉花第三方监管网络、业务运营和风险防控以及技术支撑等四大业务保障体系,构建了我国棉业发展新型生态圈。

棉花,一直是中国供销集团聚合资源、整合优势、倾力专注服务的重要业务板块。中国供销集团通过创新打造的服务平台以及多种方式开展的配套服务,发挥产融优势,不仅丰富了为农服务内涵、扩大了为农综合服务外延,也极大优化了我国棉花供给体系,有效提升了棉花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为我国棉花产业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未来,中国供销集团将继续发挥棉花产业的“稳定器”和“推进器”作用,为促进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