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预警  > 生产监测

2008年全国棉花栽培技术监测报告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9年01月04日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科研棉花专项组于2008年对16个产棉省市区、162个定点县团场、6300户定点农户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其中关于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调查,并结合两熟和多熟集中大县进行校正,获得大量当前最新棉花生产情况,发布全国棉花栽培监测的简要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栽培技术
  1、普及促早化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抽样结果显示,全国棉花育苗移栽(含营养钵、基质、穴盘和水浮4种方法)占播种面积的30.4%,比2007年(均与2007年比,后同,省略)减5.6个百分点。地膜覆盖占67.1%,增9.8个百分点。育苗移栽和盖地膜覆盖之和占面积的97.5%,增4.2个百分点。大田直播占2.4%,减4.2个百分点。在地膜覆盖中,常规地膜覆盖占36.5%,增5.7个百分点;宽膜覆盖占23.9%,增2.3个百分点;双膜棉(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占6.7%,增1.8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生产广泛普及促早化栽培技术。

  注:1、常规育苗移栽指移栽后不覆盖地膜。地膜覆盖含常规覆盖和宽膜覆盖,双膜覆盖。常规地膜覆盖指一幅地覆盖1行或2行棉花,宽膜覆盖指一膜覆盖4或6行或8-12行,或一幅地膜覆盖一垄或2个宽行棉花。双膜覆盖指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2、数据说明:2008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8789万亩,减285万亩,减幅3.1%。其中,长江增8万亩,黄河减313万亩,西北增20万亩。由于两年权数发生变化,2008年西北权数由27.1%扩大至31.7%,扩大4.6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长江以常规育苗移栽为主,占面积的78.2%,减5.9个百分点;常规地膜覆盖占5.8%,减2.9个百分点。双膜棉占12.2%,增5.7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育苗移栽期间遭遇低温多雨和移栽时间后移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中下游直播棉增3.0个百分点(表1)。黄河常规育苗移栽占26.0%,减2.7个百分点;地膜覆盖占70.9%,增10.4个百分点,其中常规地膜覆盖增6.8个百分点,双膜棉增3.6个百分点,这与杂交棉扩大种植面积有关;直播占3.2%,减7.6个百分点。西北均为地膜覆盖,其中常规地膜覆盖占21.7%,增1.6个百分点;宽膜覆盖占75.0%,减4.3个百分点。


  2、种植密度继续减少。密度与成铃数是单产构成的关键要素。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棉花密度继续减少,收获密度为5106株/亩,减113株/亩,减2.2%(表2)。其中:长江1532株/亩,减105株/亩,减6.4%。黄河3018株/亩,减69株/亩,减2.2%。西北收获密度12549株/亩,减609株/亩,减4.6%。
  全国收获面积继续减少的原因:一是气候不利,4月中下旬西北遭遇强寒潮、雨雪、大风和沙尘侵袭,4-5月华北平原和沿海遭遇持续低温多雨高湿,导致烂种死苗、重播和补种;但密度减少幅度仍很大。二是长江流域收获密度减少持续8年,与种植棉花杂交种、劳动力短缺、宣传不当、以及移栽季节先低温后高温干旱有密切关系。


  3、单株成铃略减。单株成铃数是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表2),棉株个体生产力年际间变化很大。抽样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平均成铃数11.3个/株,由于密度减少对单株成铃增加有利,实际比上年减0.3个/株,减2.6%,是2007年全国棉花单产减少的原因之一。三大产区单株成铃数:长江29.4个/株,实际只减0.3个/株,减1.0%。黄河17.0个/株,增0.5个/株,增3.0%。西北5.9个/株,增0.7个/株,增13.5%。
  4、减产要素分析。收获密度减2.2%,单株成铃减2.6%,单位面积成铃减幅为4.7%,由于长江中游减产超出预期,全国单产减幅达到3%。主要原因是长江中游秋雨连绵、“烂场”、死株和早衰秋桃减少,烂铃增加,导致减产达到四成,黄河大部增产显著,西北持平。
  二、复种指数和种植模式
  1、复种指数相比下降。监测显示,全国棉田一熟制占播种面积的55.3%,面积4860万亩;两熟制占播种面积的41.7%,面积3665万亩;多熟(三熟、四熟等)占播种面积的3.0%,面积264万亩。棉田复种指数为147%,减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黄淮棉田面积减少,而其他区域增加,全国棉区复种指数相对减少。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各棉区复种指数,长江190%,增10个百分点。黄河144%,减4个百分点。西北为119%,增12个百分点。
  2、连作复种模式发展较快。一是棉田套种(栽)模式占两熟面积的76.5%,面积2804万亩。在两熟种植模式中,麦棉套种(栽)占43.9%,分布于黄河,其中河南麦棉套占两熟面积的72%,其次在鲁西南占两熟面积的35%。多种瓜类与棉花间作套作占7.6%,各地都有分布。油套棉占3.1%,分别于长江。蒜或葱套种(栽)棉占7.0%,分别于黄河,在济宁、菏泽、徐州等产区却很集中,估计500万亩。南疆果(枣、杏和葡萄)棉间作发展很快,面积500万亩。 二是棉田连作复种占种植面积的23.5%,面积861万亩。主要模式:长江油后棉占其两熟面积的37.1%,已成为主要模式;小麦收获后移栽或直播棉花占两熟面积的5.3%,主要分布于南襄盆地,黄河也呈发展态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毛树春   王香河  李亚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