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纺织信息

[棉花导刊]棉纺企业生存状况调查(上):轰轰烈烈生产 凄凄惨惨生存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5年12月09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纱产量124.74万吨,再冲新高!
  “12月份到了,该还银行贷款了,500万啊,11月底了我还不知道这500万在哪里,拿什么还啊。”一位棉纺企业老总无奈又无助。
  “我私下和你说,我们厂的棉花原料库存只有两三天的,很不容易。”谈到这样令人汗颜的库存情况,另一位河北老板再三叮咛不要在媒体上透露自己企业的名称。
  一面是骄人的产量业绩,一面是企业的举步维艰,到底是数字在掩盖企业的伤痛,还是企业在无病呻吟?
  棉库存 纱库存
  巧媳妇难为无米炊

  以往,纺织企业的棉花库存基本上可以满足两个月左右的生产需求,但自去年以来,这样的库存量对棉纺企业来说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到目前,一般的企业如果能有15天左右的棉花库存都是相当不错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四川成都锦合纺织事业公司总经理赵志强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日子非常不好过”。这家拥有5万纱锭的纺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占中国纺织企业相当大比例的中型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往我们企业的棉花库存最少也能满足一个月的纺织生产需求,但今年后半年棉花库存一直不超过一周。我们四川大约有160万锭的纺织能力,据我了解,平均库存在7—10天左右,这其中有一多半的企业棉花库存不超过一周。”赵志强如是说。
  与锦合纺织的生产能力相比,江苏华宝纺织有限公司规模要大的多,但与锦合纺织相同的是,这个有着16万纱锭生产能力的企业棉花库存也非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维兵说:“前年,甚至是去年在纺织企业经营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棉花库存都维持在3个月左右,但今年,尤其是今年新棉上市后,我们的棉花库存一直就在半个月左右徘徊。”
  山东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算得上是纺织行业中的佼佼者,国内大型纺织企业的棉花库存情况或许可以从这里窥见一斑。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牛汝涛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棉花库存有9000吨,可以满足一个多月的生产需求。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该公司的棉花库存情况要比其他的企业好很多时,他这样解释:“我们公司的库存棉花主要以进口棉为主,大概占到总库存量的80%。中小企业之所以库存少,是因为没有外棉配额支撑。”他认为,有外棉配额的企业,目前棉花库存可以满足一个多月生产需求的不在少数。
  三个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纺织企业,棉花库存与以前相比,同样都出现下降。原料出现危机,那成品纱的销售状况怎么样呢?
  成都锦合目前的纱库存是700吨,相当于该企业一个月的纺织产量;江苏华宝的纱库存是1300吨,比以往800吨的正常库存多出60%;山东兰雁走的是“以销定产”的路线,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多少库存。
  三位企业负责人坦言目前生产压力非常大,但对于原料短缺、销售不畅的原因大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赵志强认为,纺织内需不旺是导致目前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纺织需求不旺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能力过剩。牛汝涛则认为,棉花价格过高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棉花价格高是因为棉花企业在前期抢购导致籽棉价格过高,棉花企业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
  引起当前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从10月份到现在棉花每吨涨了1300元,而棉纱每吨只涨了400元,棉和纱不能同步上涨。” 赵志强对棉、纱相差很大的上涨幅度很是无奈。刘维兵介绍说,棉、纱不能同步涨价本身就给棉纺企业造成很大压力,而下游的纺织客户还再三要求棉纱降价,这是棉纺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的,反过来影响到下游资金回笼不畅,以往资金回笼率在70—80%,而现在只有40—50%。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最终大家都归结到了资金紧张这一点上。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大小纺织企业共同的困难,至于困难到什么地步,从年底偿还贷款的能力上也许可以看出。
  成都锦合12月份需要还银行贷款500万元,赵志强无奈地告诉记者,12月份已经到了,现在这钱还不知道去哪里找。由于去年一年棉花库存都维持很少的量,江苏华宝并没有贷款,这一点上压力要比其他企业轻一些。而作为大型企业的山东兰雁12月份的还贷额度已经上亿。由于贷款多用于纺织原料的收购,在短时间内无法加工成产品并顺利卖出,所以还款比较困难,目前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山东兰雁、江苏华宝、成都锦合当前困难重重,但这依旧算行业同规模企业里经营比较好的企业,记者在与山东青岛大有纺织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联系时,被工作人员告知该企业已经停产半年了,据了解全国各地像青岛大有这样选择停产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纱创高 布创高
  边产边赔为何边赔还边产

  与企业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相比较,10月份国内的纱产量124.7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这就显得令人费解。
  难道这个数字不足为信?既然棉纺企业叫苦连天,面对这样的数字又该做何解释呢?
  赵志强告诉记者,现在成本都在涨但销售却不畅通,停产不可行,因为一旦停产,企业人员就会流失,如果等市场情况比较好了再重新召集人员恢复生产很困难,只好轰轰烈烈地生产,但多生产一天就多赔一天,企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样的状况导致成都很多棉纺企业不愿意做大做强。“我们企业有5万锭的生产能力,现在只开了一半。”赵志强说,“做日本货的今年还能赚些钱,像我们基本靠内销生存的企业大部分都赔了。据我所知,四川的棉纺企业今年赚到钱的不多。”据了解,四川的棉纺企业如果生产纯棉纱每吨平均赔1000元左右,如果生产化纤纱基本可以保本,现在当地的好多企业放弃纯棉纱的生产,而转向化纤纱。成都锦合目前生产纯棉纱和化纤纱的量各占总量的50%,到明年该企业将大面积停产纯棉纱,提高化纤纱的产量。
  刘维兵对企业的困难与赵志强一样,都有着切肤之痛,他认为10月纱产量创新高并不能掩饰企业的艰难,之所以有这样的数字出来,是因为去年大家都看好后市,加大了棉纺投资,增加了纱锭。而去年进入的这些新的生产能力,在今年9月新棉上市后才有资源形成产量,10月份纱产量的数字统计应该与新生产设备的投产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去年棉纱行情总体上来说都比较好,尤其是最后一个季度,棉纱的利润都上千万,江苏华宝在这种高利润的情况下,增加了4万纱锭。
  牛汝涛说:“我认为,国家公布的这个数字是按销售量来统计,而不是按生产量来统计的。”牛汝涛这样分析有他的道理。他还认为,企业从去年以来就是月赶月的出售,有的企业是一直压着等价格高了才出手,现在正是棉纺企业收购资源的时候,有大量积压产品的企业为了流动资金的周转不得不大量出售库存棉纱,这样就导致棉纺企业的积压产品都集中到新棉上市后近两个月出售。
  大家虽然对10月份棉纱产量的统计数字的形成都各有看法,但在这辉煌的数字下面无疑有着共同的心声:企业困难,非常困难! 整个棉纺行业陷入艰难境地,这又给上游的棉花流通企业带来多少可知或不可知的影响呢?
  洗牌正在进行。(中华合作时报棉花导刊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