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湖北省当前棉花生产情况综述

出处:湖北省农业厅    2006年06月12日
    据五月下旬全省棉花生产情况调查分析汇总,当前湖北省棉花生产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棉田面积稳定略增,耕作制度进一步调优。据各地上报汇总,全省棉花种植面积588万亩,面积种的足、种的实。其中11个集中产棉市棉花播栽面积增9.19%。不便于留预留棉行的油菜、蚕豆前茬作物面积比重调减到37.26%,比上年调减9.44个百分点;便于留预留棉行的大、小麦茬口比重扩大到45.55%,比上年提高8.35个百分点;一熟棉田增加。棉田间作套种,农民更注重棉花收益,间套面积和高秆迟熟作物面积逐年调减,棉田春套多熟面积占27.05%,比前两年分别调减6.91和1.8个百分点。
    2、棉田备耕管理主动,底肥施用面大量足。由于棉花去冬今春自然气候总体有利于农民在棉田劳作,棉农备耕动手早,预留棉行在去冬翻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耕整,做到了土泡草净。大多数棉农年前已选留了营养钵苗床,并备好钵土,特别是棉种市场启动早,有些杂交棉品种三月份已销售一空。据11个产棉市调查统计,棉田施底肥面积占87.32%,肥料施用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施农家肥亩平1.71方,比上年增加0.31方,饼肥面积亩平76.6斤,增加11.2斤,磷肥面积亩平73.3斤,增加9斤,碳酸氢铵面积亩平77.6斤,增加5.9斤,复合肥面积亩平48.4斤,减6.5斤,复混肥面积亩平70.3斤,增加3.7斤,钾肥面积亩平20.4斤,增加1.1斤。
    3、棉花品种结构稳定,播期相对集中。全省棉花基本实现杂交品种化,而且以本省杂交棉系列品种为主。据11个产棉市调查统计,杂交棉品种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92.31%,比上年增加4.98个百分点。其中鄂杂棉系列品种面积占67.80%,比上年扩大10.49个百分点。湘杂棉系列品种和中棉所29进一步调减。棉花播种期大都集中在4月12日低温寒潮的前后一周内,除因灾损苗补种外,棉花播种期四月底以前结束,比上年缩短5-7天。
    4、棉花栽培方式稳定,移栽地膜棉面积扩大。棉花“两膜”栽培是我省棉花生产上基本的栽培方式,常年应用面积稳定在90%以上。今年,11个产棉市占96.36%,移栽面积占“两膜”早棉面积的86.59%,其中麦油后移栽面积调减。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占“两膜”早棉面积的13.41%,尤其是投入相对较大的移栽地膜棉面积扩大。
    5、前茬作物收获快,棉苗移栽期提前。由于棉田前茬油菜面积减少,小麦面积增加,以及“两夏”作物适期成熟,加上推广了机械收获小麦,“两夏”作物比去年腾茬提早5-7天,五月底,小麦已基本收获结束,转入棉茬生产。棉苗移栽期,田间墒情较好,有利于棉苗移栽,移栽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同期。截止5月20日,11产棉市尚未移栽的棉田只33.3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58.42万亩,五月底已基本移栽结束,移栽期比上年明显缩短。尽管棉花播、栽期遭受三次大风降温影响,棉苗素质仍达到常年同期水平,略好于上年同期。11产棉市调查统计,棉花4月苗面积占83.64%,比上年同期少2.23个百分点,其中棉苗3片真叶以下面积占29.85%,比上年同期低2.48个百分点;棉苗4-6片真叶面积占60.60%,低1.73个百分点;棉苗7片真叶以上面积占9.55%,比上年增加84.85%。棉花平均苗高16.40厘米,比上年同期矮0.21厘米,真叶4.18片,增0.05片。5月24日,全省棉区普降小到中雨,有利棉花生长发育。
    虽然今年农民植棉积极性较高,“两夏”作物收获快、腾茬早,但由于四、五月上、中旬强对流天气导致大幅降温、暴雨和大风,对培育壮苗和缩短移栽后缓苗期造成很大影响。4月12日,气温陡降10℃以上,加上去年棉种成熟度差,棉苗生长势弱,导致苗床棉苗受冻,病死苗严重。5月11日气温陡降10℃左右,对移栽到大田的棉苗,影响较大,特别是冷风对正处于缓苗期的棉苗影响明显,子叶脱落,缓苗期延长。由于不利天气影响,当前棉花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苗龄悬殊大。目前早发的移栽地膜棉有的已有5-6台果枝,而麦后移栽棉只有2-3片真叶,尚处于缓苗期,特别是有的“无土育苗、无载体移栽棉”,由于死苗缺株严重,用营养钵棉苗补缺,营养钵棉已有4-5片真叶,“两无”苗尚处于缓苗阶段,给平衡生产增加了难度。二是棉苗子叶脱落严重,直接影响棉苗发根长叶,生长速度减缓。三是“两萎”病的潜在威胁。部分棉田已见“两萎”病,并出现死苗,入梅后,如遇高温高湿,可能导致“两萎”病的暴发。四是棉花种植密度稀。据调查,今年全省棉花种植密度亩平1780株,比上年减少163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