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预警

中棉所:大宗农产品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9年01月21日
    ――从建立应急储备机制着手解决卖难问题,并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三手抓
 

    一、大宗农产品都存在卖难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的各个经济实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扩大和加深,而大宗农产品首当其冲,去年秋收大宗农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卖难问题,价格走低,市场恶化,“粮贱伤农”、“棉贱伤农”,成为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最大承受者和受害者。
    自去年10月以来,棉花交售、收购、加工和销售出现的萧条景象――“棉农无法卖、轧花厂无法收、纺企无法买”。11月还出现停止收购、停止加工和停止销售的“三停止”状态,导致“卖棉难、收棉难和用棉难”的“三难”境地,市场曾出现不同程度地恐慌。12月国家出台收储150万吨后有所缓解,到12月底,监测结果,农民籽棉售价为4.32元/千克,低于最低收储价5.2元/千克的16.9%。
目前农民手中还有40%的棉花等待出售,东北的大豆和玉米、黄河的花生、玉米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卖难问题。
    二、由卖难引发的问题急待解决
    由卖难引发农产品积压问题,将会引起农民的心里恐慌、牢骚和怨恨,甚至农村的社会稳定。
    由卖难还会引发农家储存的不安全问题。如家储棉花易引起火灾,额外增加“三丝”有害杂物,降低品质。黄河的花生、东北的玉米和大豆均因高含水率滋生黄曲霉病,造成霉烂变质,不能食用,造成浪费和损失,危及人和畜禽的健康和生命。
由卖难还进一步引发“种什么”问题,农民对今年种什么不知所措,进而影响生产的筹划、备耕、备播和种植。时下农民问:今年地种不种,种什么?种子买不买,买哪个品种?正如农时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三、建立大宗农产品的应急储备、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的急需机制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农产品卖难问题被充分暴露,深刻揭露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应对危机的机制和干预问题。如何防范和规避全球危机事件对大宗农产品造成的冲击和伤害,是农业大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现实来看,应从解决卖难问题着手,牢牢抓住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放松,保持大宗农产品种植结构的稳定性。为此建议,建立大宗农产品的应急储备、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三手抓的机制,而且三手都要硬。
    一手抓应急储备,着力提高收储的吞吐和吸收能力,建立灵活的应急储备机制。我国大宗农产品储备能力和应急机制尚不足以应对危机问题,主要是储备能力不够,储备机制不灵活,最低价不易落实。因此,要增加大宗农产品的储备能力建设,拿出资金兴建一批粮棉油储备库。制定应急预警监测方法,提出应急收储的启动和终止机制。新机制应包括国家层面的应急性和经常性的储备能力,商业性应急商品储备能力,主销区和主产区地方的应急储备制度。只有扩大储备能力,建立灵活的储备机制,价格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干预市场,应对危机时刻大宗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从棉花来讲,我国储备能力至少应达到400万吨。当前农民手中还有40%的棉花产量急需出售,应加快收储。
    二手抓政策扶持,着力保持大宗农产品种植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最低保护价是农大国应对危机、稳定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但要协调和平衡大宗农产品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要预防因政策失衡导致大宗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失衡问题。
棉花是粮棉油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迄今尚未列入保护范畴,建议列入将有利于保持棉花生产的相对稳定。
    三手抓科技支撑,着力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问题,增强科技兴农能力。把危机转换成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粮和科技兴棉的动力,把专家示范田的高产产量转化成农户大面积的高产产量,这样的话,应对危机能力就提升了。
    在危机时刻,要紧紧依托产业体系和行业专项,派大批农业专家、教授到农村出,到田间出,在农民家住下来,当专家、教授与种植大户联姻,进村入户,切切实实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危机就一定能成功应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毛树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