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2012一月信息报告]市场

出处:    2012年04月25日

        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民增收多措并举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实现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达到6900多元。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与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了家庭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其次,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加与工资水平提高带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第三,强农惠农政策含金量高,中央财政支出1406亿元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其他补贴奖励政策,又促进了转移性收入增长。

        面对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收入在如此高起点、高基数上持续增长难度加大,2012年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不利因素仍然不少。首先,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有可能减少就业机会,进而影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面对物价上涨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两种压力并存会给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带来影响。其次,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这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农业利用外资以及劳务输出等都带来不利影响。第三,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约束以及异常气候变化等使农业生产面临复杂局面,也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不确定性。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收入再攀新高的目标还需多措并举。农业方面,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增产、增效、增值、增收“四统一”。

        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重要增长点,建议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外出就业,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多管齐下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强化政策增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各项投入补贴及价格增长机制,拓展农民收入来源;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更加关注农业科技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在继续强化提价增收、补贴增收、务工增收的同时,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二、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有关棉花的内容

        1、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

        2、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

        3、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

        4、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5、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

 

        三、中国棉花形势月报(2012年1月31日)

        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受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运行艰难,棉花消费减少。上半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在年初短暂冲高后大幅回落。国家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收储数量约占总产量的1/3,对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棉花市场趋于稳定。

        棉花供给。受上年棉价水平总体较高影响,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增加。大部棉区气象条件总体适宜,棉花增产。2011年全国棉花产量660万吨,同比增长10.7%(中国棉花协会统计,全国棉花产量728万吨,同口径比较,增长9.3%)。当年进口棉配额发放较为充裕,年底受国内外价差拉大影响,进口量大幅飙升,全年进口棉花336.5万吨,同比增长18.5%。

        纺织形势。纺织行业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虽然全年生产、出口及利润仍然平稳增长,但增速逐月下滑,多数指标增幅低于上年,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幅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主要纺织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纱产量累计2894.6万吨,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增长,但8月之后增速下降较快,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幅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国内销售总体维持稳定。

        价格走势。2011年国内棉花价格先涨后落,3月初最高达到31000元/吨左右,接近上年高点,后持续回落,一度跌幅加剧,12月初最低跌至19000元/吨附近,后在国家收储政策支撑之下在19200元/吨左右企稳。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年均价23716元/吨,同比上涨22%。

        新棉收购。棉花企业入市谨慎,棉农惜售情绪较重,购销一度处于僵持状态。临时收储预案启动后,企业交储积极性提高,将主要销售渠道转向交储。随着成交量逐步增多,市场价格止跌企稳,各方信心有所恢复,带动收购价格趋稳,棉农交售积极性提高,收购进度明显加快。

        2012年植棉意向。尽管有收储政策托市,但由于棉花价格与前一年相比大幅回落,加之植棉成本上升、收益减少、用工过多,棉农植棉积极性受挫,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2012年近四成棉农准备减少种植面积,四成与上年持平,少量准备增加面积或仍在徘徊,按照被调查棉农植棉意向加权平均计算,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10.5%,其中收储执行到位的地区植棉意向下降幅度较小,收储量少的地区下降幅度较大。

 

        四、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度报告(2011年12月)

        12月收储累计成交量超过200万吨,市场可流通资源减少,高等级棉花价格看涨,同时,纺织企业年底补充原料库存意愿增加,我国棉花整体行情止跌回暖,其中,电子盘上涨幅度大于现货。

        (一)2012年1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1、行情小幅回暖,均价继续下跌。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9180元/吨,较11月末上涨141元,涨幅0.7%,月均价19086元/吨,环比下跌115元,跌幅0.6%,同比下跌7949元,跌幅29.4%。

        2、产区收购进度影响行情走势。截止月底,新疆棉区收购基本结束,长江棉区大部处于后期,黄河流域进度较慢,其中山东和河北由于交储量大幅增加,交售进度较前期加快,价格上涨相对明显。

        3、市场需求略好,等级差价率缩小。纺织企业前期原料库存持续处于低位,随着棉价止跌回升以及库存见底,年底补库意愿略有增强,询盘增多,成交也有所活跃,等级差价率普遍缩小。

        (二)12月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

        1、2011年度收储量已经超过200万吨,约占当年产量的1/3左右,调节市场供给作用明显,带动价格止跌回升,托市作用明显。截止12月31日累计成交217.28万吨,其中新疆140.24万吨,内地77.03万吨。

        2、原料补库提振需求,纺织品跌势放缓。受收储、补库等因素影响,12月皮棉、化纤等价格止跌回暖。但由于订单以短、小为主,纺织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实际成交改观不大,皮棉现货价格上涨仍面临重重压力。

        3、外围略有改观,电子盘止跌反弹。12月,外围经济环境有所改善,欧债危机出现反复,美国经济数据较为乐观,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电子撮合行情快速反弹后进入震荡上行,市场对于后期较为看好,对现货也起到促进作用。当月主力合同MA1205月均价20312元,较上月上涨537元,涨幅2.7%;12月31日,MA1205合同成交均价为20503元/吨,较11月底上涨1318元/吨,涨幅为6.7%。

        (三)国际棉价弱势盘整,内外价差继续扩大

        12月国际棉花行情震荡整理,全月涨跌不大,期现货价格均创全年最低,月中下旬有所反弹。ICE近期合约均价89.06美分/磅,较11月下跌726点。Cotlook 新花指数月均价为95.45美分/磅,较11月下跌924点。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 月均价102.49美分/磅,较11月下跌8.25美分,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人民币分别为16510元/吨和16993元/吨,分别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2576元/吨和2093元/吨。

        五、2011年全国棉花产量660万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六、棉花的金融属性刍议

        超出预期的2010/11棉花年度

        2010/11棉花年度,国内国际棉花产销形势都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走出一个典型的“过山车”行情,震荡剧烈程度历史罕见。为维护棉花市场稳定、保护棉农利益,国家今年出台了棉花临储制度,这是中国棉花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中国复杂的棉花市场乃至整个棉花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商品的金融属性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状况愈演愈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些年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的金融属性被不断强化。期货市场出现以前,交易者主要通过现货市场交易,金融属性难以主导市场价格;期货市场的出现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使交易者投资、投机、避险的需求都能得到一定地满足,且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是金融属性发挥作用的最好渠道。这是因为:

        第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的金融合约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本身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从世界经济现状来看,自从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并迅速发展以后,社会主要经济形态就由以现货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向以期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慢慢转移到了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以期货市场为风向标,定价功能大为削弱。

        第二,期货投机者以增加市场价格波动为主要手段获取利益。期货市场是一个可以避险的远期市场,也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炒作市场,参与者除了有实际现货交易需求的套期保值者之外,还有谋求短期利益的投机者。对于投机者来说,市场价格波动越大,其获得潜在高额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其市场活动以最大限度增加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为目的,有时将导致商品的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

        第三,期货市场杠杆式的交易方式也放大了商品的金融属性。杠杆交易一方面减少了期货市场操作需要的资金量,使投机者能够以较少的资金对成倍的商品进行买卖操作,从而增加了价格剧烈波动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降低了期货市场的参与门槛,吸引了更多的投机者进行交易。

        第四,期货市场具有快速传导的从众效应。衍生品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与实体经济最大的区别是,实体经济是从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的过程,通过商品生产、流通使货币增值,定价以成本为基础;而虚拟经济是把未来的现金流采用杠杆的方式交易,进行货币流通,是一个从货币到货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虚拟产品的定价完全是预期的,这种心理预期具有从众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虚拟经济中的传导要远快于实体经济中的传导。

        棉花的金融属性分析

        中国作为棉花第一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产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但国际资源配置与生产需求有时间差;作为农产品,棉花又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生产和常年使用的矛盾;再加上2010/11年度纺织需求强劲复苏、自然灾害导致全球减产等供求因素的变化都对棉花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因素是导致棉花价格波动的日常因素,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棉花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棉花市场期末储备充足,常年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不足以导致价格发生巨大变化。

        供求关系不反映市场价格,那么商品的金融属性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棉花作为大宗商品具备较好的金融属性。商品的金融属性是与商品的可投资属性紧密相连的。商品的稀缺性、可囤积性、单位价值和易变现性等都决定了商品金融属性的强弱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棉花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一方面,棉花作为农业产品和工业原料,本身兼具易囤积、易保值的特征;另一方面,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完成,皮棉质量和包装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格,且单位价值较高,方便流通和变现。其次,后金融危机时代流动性泛滥成为棉花金融属性发挥作用的诱因。再次,棉花期货市场使棉花金融属性具备发挥作用的渠道。郑棉期货市场经过探索和发展,制度建设、管理规范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期货市场参与度与关注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这个市场基础的主要活跃个体是投机者,这也成为期货市场价格暴涨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0/11棉花年度,郑棉期货市场成交极度活跃,无论从基差、期现比率、价格波动率还是成交结构来看,都远远超过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从基差来看,最高时达到4822元/吨,且波动幅度极大,最高与最低时相差7788元;而郑棉期货自上市以来常年在600元左右徘徊,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达到过约2000元。从期现比率来看,2010/11棉花年度前三个月的期货成交量已经超过了自2004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以来至2009年的全部交易量,2010/11年度全部成交量累计达到9.85亿吨,是中国常年棉花消费量的近100倍。从价格波动来看,郑棉主力CF109合约结算价最高时达到34540元/吨,比年初最低的19715元增幅近75.2%;而此前郑棉期货成交价格主要在10000-16000元之间徘徊。从成交结构分析,实物交割量占成交量的比重不到0.01%,远低于2008/09年度的0.8%和2009/10年度的0.15%。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11年度的郑棉期货市场是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投机是期货市场行为的正常组成部分,适度的投机能够促进整个期货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但过度投机的期货市场影响棉花价格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伤害和巨大的风险。

        炒作给棉花产业带来的风险与伤害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但参与交易的商品被恶意炒作、金融属性被过度放大,导致价格大起大落,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则会给参与者带来极大风险。

        对于棉农而言,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导致其不能获取稳定的种植收入,甚至出现成本收入倒挂、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就会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而如果棉价高企,则可能出现盲目扩张植棉面积,挤占粮食生产空间的情况,不利于整个农业的发展。

        对于棉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而言,过于剧烈的价格变动极易滋生“囤棉赌市”心理,一旦判断出现错误,丧失经营良机,可能大幅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把握不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市场走势,不能及时购入和销售库存,也不敢接大订单和远期订单,就不能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发展和成长。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挡不住市场赚钱效应的诱惑,在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充裕的自有资金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本为规避风险,却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种植面积波动、加工企业亏损、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等一系列后果将对整个中国的棉花产业造成伤害,降低中国棉花甚至纺织行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反过来进一步降低国内棉花产业发展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在棉花价格由金融属性发挥主导作用时,市场成为投机者的乐园,对于实体经济的经营者便蕴含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棉价高企特别是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时,应更加关注投机炒作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市场价格风险。

        从宏观层面看,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行业的关注和研究,出台更多政策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2011年,国家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和收储价格,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建立了籽棉收购价格和国家临时收储价之间的挂钩机制,不但有利于稳定棉农的预期,促进棉花生产,同时丰富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在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方面也能起到“定海神针”的积极作用。但是,临储政策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2010年度棉花市场运行中的问题,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有待验证;收储价格的确立依据、调节机制、操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临储机制能否常态化,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确立下来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市场化和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中国的棉花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是从整个棉花生产面积、购销价格到纺织市场的运行稳定通畅仍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棉花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的保护和支持。

        从金融监管层面看,期货监管和信贷监管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行为的打击和限制,投机资金不能没有约束,任意妄为。虽然期货市场投机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行为与国家推出期货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导致期货市场作用不能有效实现,甚至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那么就有必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和信贷安全要得到有效的统一。棉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发行信贷支持是全国棉花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每年信贷支持收购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3左右,有的年份甚至达到60%;同时农发行也是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贷款企业的纺纱能力约为全国总纺纱能力的1/3。但从农发行涉棉客户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收购企业还是纺织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自有资金实力不强,特别是购销企业平均自有资金不足10%,加之缺乏期货专门人才和操作经验,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如盲目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很容易形成风险。因此,保护棉花产业的发展,要在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情况下,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严格防范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

        从企业经营层面看,要切实树立稳健经营的理念,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积极防范风险。2010年度以来,非供求因素对棉花价格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不但有可能导致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同时也使棉花价格的走势更加难以判断。棉花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的弱质企业注定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作为经营棉花的企业,要时刻清楚自己的主业,把正常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认真研究市场变化,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克服“赌市场”心理,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以销定购,快购快销,稳健经营。

 

        七、全国棉花周转库存月报(2011年12月)

        截至12月31日,2011年度临时收储作用进一步显现,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止跌企稳。纺织企业采购虽略有好转,但整体未有明显改观,年底大量补库行情未现,棉花企业市场销售冷清,仍以交储为主。新年度棉花已有1/3交储,商品棉入库缓慢,周转库存同比下降明显。新疆棉外运受出疆车皮紧张及储备棉集中发运等因素影响,发运速度减缓。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棉花协会仓储分会的120家会员单位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为99.7万吨(其中内地31.7万吨、新疆68万吨),环比增加19.4万吨,同比减少26.8万吨。据此推算,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约为111.2万吨,较上月增加26.65万吨。当月,新疆21家中转站点通过铁路共向内地发运棉花17.8万吨,环比增加1.8万吨,同比减少8.7万吨。

        (一)内地商品棉周转库存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底,内地商品棉周转库存量31.7万吨,环比增加8.3万吨,同比减少1.3万吨。

        从当月内地库存分布来看,江苏库存量仍为最大,超过全国1/3,其次是山东、河南和湖北。

        (二)新疆商品棉周转库存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底,新疆商品棉周(中)转库存为68.1万吨,环比增加11.2万吨,同比减少25.4万吨。

 

        八、2011年全国棉农采摘交售进度(2011年12月上半月)

        九、中国收储将占全球棉花产量的很大一部分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1月3日报告: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会较上一年度高8%,为2680万吨,而消费量会下滑2%至2390万吨,产大于需290万吨,2011/12年度末全球库存会反弹至1190万吨。这是在全球库存连续两个年度紧张之后的恢复。

        由于中国收储,全球库存增加的约40%出现在中国。至2011年年末,中国已收储210万吨国产棉,而且约100万吨外棉已入储,这些棉花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到港。总之,持续到年度末的收储将吸纳至少3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1%。很有可能在年度后期部分国储棉会被抛售。其他国家棉花库存预计会增长26%,达到 870万吨,是近四年来的最高。

        需求乏力,加上供给过剩,给棉花价格带来下行压力。Cotlook A从2011年8月初的114美分/磅下跌至12月末的93美分/磅。2011/12年度前5个月的Cotlook A指数平均值为109美分/磅,低于2010/11年度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十、美国棉花公司月报(2011年12月)

        历经两个月的窄幅波动之后,棉花价格在11月下旬步入下跌行情。3月份纽约期货合约在跌穿94美分/磅的重要支撑位之后,曾一度跌破88美分/磅,最近似乎形成新的波动区间:90美分/磅-94美分/磅。A指数也自2010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100美分/磅。最近,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增强,棉花同其他大宗商品一起步入价格下行通道。近期股市反弹以及对欧盟的众多支持声音并没能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类似的积极影响。

        纤维需求普遍低迷,纺织工厂纤维订单的匮乏导致棉花价格下跌。尽管需求量很低,但中国棉花收储项目成为一个积极购买因素。估计中国政府已收储660万包和向美国采购了250万包,这部分棉花短期内不会流向市场。因此,中国的收储计划可能部分缓解因全球棉花丰收和工厂需求疲软而产生的价格下行压力。

        美国农业部将本年度全球棉花的产量余量调高了250万包,这意味着棉花价格的下行压力将大于其先前的预期。据目前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余量为1210万包,仅次于1984/85年度的1790万包和2004/05年度的1250万包,居历史第三。全球棉花产量相对稳定,以及全球消费量的下降,使本月预测的全球棉花产量余量出现上升。从而使全球棉花的库存使用比从48.1%增加至51.8%,创下自2008/09年度以来的新高。

        在目前低迷的需求形势下,中国的收储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能对全球棉花价格起到多大的支撑作用是棉花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本年度1210万包的全球棉花产量余量已被中国880万包的现有收储量抵消73%,这预示着2011/12年度仅有330万包的全球产量余量会对棉花价格产生下行压力。然而,由于全球工厂的需求低迷,并且某些受库存容量限制的国家正试图将多余的产量转移到国际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的收储计划很难托起全球的棉花价格。

        棉花价格9个月的连续下降已经使棉花的竞争力不及其他农作物。因此,2012/1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已成为可预见的结果。作为全球主要预测机构的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对下一年度的首轮预测显示全球棉花的种植面积将下降8%,假设单产小幅上升,下一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期会下降6%。然而,更大的难题依然来自于需求面。ICAC预测,下一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将上升3%,这意味着产量和消费量基本持平,但是,传统终端消费市场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给需求面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十一、美国农业部下调2011/12年度全球产量和消费量

        1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与上月相比,小幅调低了全球产量,将消费量下调了1%。产量下调主要发生在印度和美国。将中国大陆的消费量下调了22.8万吨,随着收储量的持续增加,预计会对价格形成支撑,但会限制纺织用棉量。报告也调减了泰国的消费量。全球期末库存上调了14.8万吨,达到1270.4万吨。预计库存消费比会达到53%,高于5年和10年平均值。 
        

        报告对2011/12年度美国棉花的产量和出口进行了下调,因而调增了期末库存。产量调减了3.5万吨,主要是由于德克萨斯州的陆地棉减产,尽管超长绒棉产量有所上调。美国内纺织用棉量未调整。出口下调了6.5万吨,为239.5万吨,这是因为美国供给量的下降和来自其他出口国强有力的竞争。期末库存调升了4.4万吨,约占全部用量的25%。预计年度生产者能收到的平均价格区间为86-94美分/磅,上下限较上月预测数各收窄了1美分。

        十二、2011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进度情况

        截止2012年1月15日, 全国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情况如下:

        全国累计检验量450.6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01.5%;其中新疆310.4万吨,内地各省140.2万吨;新体制棉花加工厂开工率85.6%,已开展加工的1682家加工厂全部实施了仪器化公证检验,比上年度同期增加208家。

        各产棉省中,新疆检验量310.4万吨,约占全国检验量的68.9%,比上年度同期增长85.5%;其中新疆地方187.3万吨,建设兵团123.1万吨。

        内地检验量超过25万吨的有湖北、山东、河北,均已超过上年度全年,其中湖北35.9万吨,约占全国检验量的8.0%,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69.0%;山东34.2万吨,约占7.6%,增长161.4%;河北25.0万吨,约占5.5%,增长171.3%。

        安徽、湖南、甘肃分别为11.4万吨、9.9万吨、7.8万吨,分别占2.5%、2.2%、1.7%,增幅均已超过上年度全年。

        江苏、江西、河南、天津在4.9-3.0万吨之间,占1.1%-0.7%,均超过上年度同期,除江苏约占上年度全年的78%外,其他省已超过上年度全年。

浙江0.6万吨,约占0.1%;山西、陕西均不足2000吨。

 

        十三、《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的通知》(摘要)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财政部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

  自2012年起,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扩大保费补贴区域、支持提高保障水平。

  1、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在现有的14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含棉花)的基础上,将糖料作物纳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同时,地方可结合实际自行开展特色农业保险。

  2、扩大保费补贴区域。将现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各地可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将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支持。

  3、支持提高保障水平。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户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中央财政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生产直接物化成本,并按市场化规律与保险公司商定保额、保费等保险条款。对于因为覆盖直接物化成本而增加的保费,中央财政将根据现行规定给予保费补贴。对于高于直接物化成本的保障部分,可由地方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