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河南省棉花协会: 棉花月谈 (2013年12月)

出处:河南省棉花协会    2014年01月06日

 

    辞旧迎新,棉花市场迈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步伐,走进了新的年,市场寒气袭人、茫然不知所向的感觉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虽然局部的利好和政策的干预让十二月的棉花市场保持着一丝的坚强,却无法回避“弱”字当头、大势利空的市场格局。

    十二月份国际棉花市场表现出了坚挺的一面,在经历了需求萎缩、库存高企、中国抛储等不利因素笼罩的极度低迷行情后,渐渐走出了低谷。其间有美棉减产、出口顺畅和经济好转的激励,也有期货库存降低和市场理性调整的支持,才使得市场不至一落万丈。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带领市场首先实现止跌回升,经过本月的持续发力,脱离了阶段性底部,提振了市场信心。主力3月份合约在76美分/磅的低点逐渐拉抬到84美分/磅,并多次努力试图再次向上突破,无奈上方压力骤现,月底有所回落,重新恢复盘整震荡态势;5月份合约也从77美分/磅重新回到了84美分/磅一线,显示市场信心有所聚集,其他各月也大多走出了反弹企稳的曲线,暂时保持了强势向上的意图,整体反弹趋势未改。国际棉花现货市场在期货市场的激发下也完成了企稳回升的走势,市场价格温和反弹,月中Cotlook A指数从85美分/磅回到了88美分/磅,各地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棉花需求对价格的反应较为敏感,价格的走高对市场需求的抑制再现,现货成交降低。美棉12月份出口保持了稳定的势头,产量的下降和除中国之外纺织市场需求增长为市场增添了信心,而中国未来需求的变化成为市场能否保持增势的关键力量。印度国内市场表现较为淡定,价格小幅反弹后再无大的波动,国内棉花创记录的增产和中国需求的萎缩都是市场忧虑所在,纺织企业不急于买入囤货,对上涨的棉价保持谨慎观望,出口市场由于价格低位稳定而销售顺畅,82美分/磅左右的提货价与美棉保持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巴基斯坦国内纺织市场形势看好,新棉收购结束,企业购入原料积极,特别是高等级棉花受到市场追捧,进口印度棉价格的坚挺也为本国棉价提供了支撑。土耳其棉花需求的连续增量,凸显了新兴纺织市场复苏的希望。东亚纺织市场主要针对澳棉、美棉等高等级原料给予关注,对印度棉和非棉以及巴西棉需求一般。

    经济复苏缓慢抑制消费增长,棉花需求不足,资源库存上升导致棉花总体供大于求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市场无力改观;而经济的好转和产量的减少以及中国政策的积极引导又为国际棉花市场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反观国内棉花市场,稳定显然是不争的事实,本月的市场也不例外,政策的有形之手牢牢把握了市场的节奏和进程,从收储到抛储,再到进口棉政策的调整,棉花市场的开关和平衡,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稳定是必然,波动属偶然。十二月新棉收储已进入冲刺阶段,收购进入扫尾期,籽棉收购价格稳定,棉农卖棉积极,加工企业正加班加点全力交储,尽快回笼资金,降低收购风险。截止目前已完成收储501    万吨,其中新疆197万吨,内地134万吨,大单169万吨,随着春节的逼近,企业交储会更加踊跃,国家对湖南、湖北和江西收储条件的放宽也会使收储再次增速,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对市场支撑的决心和力度。在政策的主导下,国内棉花期货市场脱离市场供求,我行我素,压力之下又蠢蠢欲动,稳中求升。郑棉期货主力5月份合约在政策支持和仓单紧张的推动下,保持了坚挺震荡上升行情,从上月底的18600元/吨的阶段低位,逐步站稳18700元/吨一线,月末受资金推动,有逼仓嫌疑,价格被迅速推高至19500元/吨的相对高点,资金推动下行情表现坚挺;近月合约邻近交割,失去投机资金的参与,已无力支撑,理性回归到现货价格水平;远期11月合约没有了政策支持,表现有气无力,在17400元/吨的低价徘徊;市场整体显示了阶段分化、强弱分明的特点。现货电子盘交易撮合市场由于受抛储的影响,缺乏企业关注,表现异常平静,交易和订货维持较低水平,价格运行平稳,现货交易清淡,市场各合约参考抛储价格由近及远依次递减,从19000元/吨到18000元/吨不等,政策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现货市场由于缺少流通资源,棉花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零星的成交也不具代表性,部分未能交储的棉花报价较高,企业难以接受,对于市场坚挺状态的回应,十二月的现货价格指数下跌幅度有所收敛,并在月中出现反弹,月底以19534元/吨报收。目前纺织企业棉花原料主要来自储备棉抛售,截止目前共计投放计划58万吨,实际成交28万吨,不足47%,其中国产棉占21万吨,进口棉占6万多吨,每天抛储成交以国产棉为主,成交量和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足见棉花现货需求的疲软;而成交价格则小幅抬升,进口棉几乎全部100%成交,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更加青睐高等级棉花的结构性变化。邻近双节,纺织市场非但需求不旺,反而更加冷清了许多,企业主要忙于回笼资金,以减少经营风险,成本高企降低了产品内外销售的竞争力,出口困难,内销乏力,棉纱、棉布需求持续惨淡,加上非棉替代原料和进口棉纱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行走在亏损边沿。据统计,今年1—11月我国进口外纱大约192万多吨,同比增长了44%,主要来自印、巴等邻国。棉纱增量进口等量减少了国内棉花的需求,促进了外棉的消费。国内企业纺织成品库存压力增大,下游市场价格不升反降,企业资金有限,又有长期抛储的供应,企业并不急于补充原料,保持低量库存,随用随买情况普遍,约60%的企业原料库存在半个月时间。企业对抛储兴趣的减弱,把多更期待放在进口棉市场。进入岁末年底,配额期限已到,适时购进低价外棉是企业不二的选择,同时对明年的配额政策保持观望,巨大的内外棉价差是吸引纺织企业的关键原因。本月进口棉价格指数也有不小的涨幅,目前M级维持93美分/磅左右,港口实际成交中质量较好的印度棉报价在88—89美分/磅或是18000—18300元/吨,大量印度棉在明年一月份以后到港,普遍预期未来价格低于现价;澳棉以其质量上层广受国内企业欢迎,今年澳棉进口上升到51%的比重,价格自然也不菲,港口报价在20000元/吨以上,且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新年度进口关税的上调显示出国家收紧棉花进口,立足消化国内库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对进口棉市场的直接影响将逐步显现。

    国内棉花市场今后将继续跟随政策稳步前行,收储、抛储适时掌控着棉花供求,稳定产业发展;长远来看,直补替代收储政策,加之进口政策调节,压缩棉花总量进口,内外棉价差将逐步收窄,国内去库存化的长期存在也将引领棉价实现软着陆。

                                                                                     (河南豫棉信息中心  韩志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