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介绍】

【规章制度】

【行规行约】

【会员名单】

入会指南

缴费通知

联系我们

[三届会员大会]中国棉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周声涛会长委托,我代表中国棉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棉花协会成立于2003年9月,也是在北京友谊宾馆,在座的许多代表一起见证了中国棉花协会的诞生。十一个年头过去,中国棉花协会与改革开放的中国棉业风雨同舟,一起成长。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支持下,在棉业界同仁的扶持和帮助下,中国棉花协会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按照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的宗旨,在争取行业政策、服务宏观调控、拓展信息服务、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卓有成效,社会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棉花协会成为民政部全国首批十三家5A级行业协会之一,多次获得民政部 “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和供销合作总社“优秀社团”称号。2013年,中国棉花协会当选为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主席国。回首协会成长历程,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成立之初国务院领导所要求的成为“行业代言人、政府好帮手”的目标。

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影响之深、波及之广,百年罕见。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经济也暴露出多年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单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受此影响,我国棉业纺织业陷入较长的低谷期,需求减少,效益下滑,竞争力减弱,产业链各方受损。为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棉花市场,自2011年度起,国家连续三年实行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收储总量占三年累计总产量的80%,实现了棉农收入、棉花市场“双稳定”的预期目标,同期国际市场棉价波动幅度近50 %,而国内市场波动幅度不足10%。但另一方面,三年来,由于应急性、阶段性政策被机制化、常态化,使得中国承担了大部分国际市场上过剩的棉花,不仅储备数量超历史,也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纺织成本抬高、财政负担加重的被动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一轮农村改革启动,政府探索新型农业支持政策。2014年,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探索推进棉花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在保障棉农基本收益和健全市场调控制度的前提下,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棉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立足于维护产业总体利益,按照协会章程,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任期内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会员规模扩大,自身建设增强

目前,中国棉花协会共有会员2800多个,比五年前增长56%,其中棉农会员增长70%,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代表性。会员企业生产经营量占全国棉花经营规模的60%,占全国纺织规模的40%,占棉花进口贸易量的75%。

     在中央财政和会员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支持下,中国棉花协会自身实力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止目前,协会资产达到789万元,比五年前增长36%;中央财政项目资金2200 万元,较上届增长75%;会费及会员企业捐赠536万元,比上届增长69%。

  协会秘书处现有 6个部门,工作人员16名,平均年龄39岁,大学及硕士研究生分别占94%和44%,员工队伍相对稳定,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秘书处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责权到位、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

协会三个分支机构:棉农合作分会、棉花加工分会、棉花仓储分会,在各自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棉农分会积极反映棉农诉求,维护会员利益,每年定期开展棉农培训、科技下乡等惠农活动;仓储分会注重调查研究,摸清行业底数,积极承担棉花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起草等行业公益项目;加工分会建立了加工信息监测采集系统,服务于政府与行业。   

为加强自身建设,协会坚持开放办会、民主办会原则。从2012年开始,试行理事会轮值主席制度,提高业内企业对行业工作的参与度;完善协会议事决策机制,重大问题的议定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表决,提高协会民主决策水平。

(二)争取产业政策,服务宏观调控

作为代表农工商各方利益的行业组织,中国棉花协会曾多次上报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棉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对棉农的直补政策、在优势区域建立我国“棉花带”,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以及改进宏观调控方式等等,积极推动行业扶持政策出台。2010年,国内外棉价暴涨暴跌,严重影响行业正常运转。协会参与制定临时收储预案,稳定市场预期;2011-2013年,受国内外需求不旺影响,国内棉价一路下跌,国家启动棉花临时收储,中国棉花协会参与到临时收储、抛储等一系列政策的研讨、出台与实施过程当中,为沟通、协调政府与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交储困难的情况,协会提出将5级棉纳入收储范围的建议以及发挥棉花骨干企业作用,实行大单交储等建议均得到采纳;2012年3月,协会报送了《关于当前棉花形势及有关政策建议的报告》,提出了取消临时收储、建立棉花生产补贴制度、改进宏观调控方式、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建立现代棉花物流体系等建议。李克强同志批示后,相关部门分专题研究,其中制定全国棉花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发改委立项,目前已完成初稿,并将在2015年度开始实施。2013年,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着手开展“取消临时收储、实施目标价格”研究,协会参与了政策调研、制定及实施的全过程, 6次参加国务院召开的棉花专题会议,30余次参加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相关会议,代表行业提出政策建议。在新疆与内地政策衔接问题上,协会建议确保新疆、兼顾内地,对内地盐碱滩涂等宜棉地区给予适当补贴。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过程中,协会承担了价格监测采集和调研督导任务;在新棉收购处于僵持局面时,积极引导骨干棉花企业带头入市收购。

(三)拓展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2005年协会建立了“中国棉花预警系统”,依托农业、气象、商务、海关、铁路、金融、纺织等部门和组织,建立信息共建、资源共享机制,涵盖棉花生产、流通、纺织、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自1949年以来的棉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近五年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目前已完成产业链各环节近8000个监测点的建设,每日有指数,每周有快报,每月有报告,年终有评估,涨跌有警示。预警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估,多次获得好评。由于预警系统秉持公益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特点,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较好地服务了棉农和企业,也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获得国际机构认可。通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信息上报系统,棉花协会的信息能够直通中办国办,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在三年临时收储和今年目标价格试点中,依托“中国棉花预警系统”,协会完成了从采摘、收购到加工等环节一系列数据的监测采集工作,为政府决策、棉农补贴提供了可靠数据。

此外,协会注意发挥新型媒介作用,通过网站、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微信平台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稳定行业预期。与各大媒体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关系,主动提供信息服务,释放舆论正能量。

(四)加强诚信建设,维护会员利益

协会注重维护棉花贸易秩序,制定行规行约,探索建立社会责任企业制度,打造行业诚信体系。在行业各方支持下,继2006年牵头制定、2013年修订的《中棉协-进口棉条款》,又于2012年牵头制定了《中棉协-国产棉条款》,至此,覆盖国产棉和进口棉的贸易规则体系初步形成,为规范国内外棉花贸易、维护贸易企业利益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作为棉花国家标准小组的主要起草单位,协会全面参与棉花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推动新标准出台。为客观、公正地发布国产棉质量差价表,指导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实现棉花优质优价,根据国产棉花在市场流通中质量差价的变化情况,协会制定出台了《中国棉花协会国产棉质量差价定期公布办法》,成为棉花市场放开后业内首个质量差价定期发布办法。

中国棉花协会积极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仲裁服务,维护会员权益,引导企业规避风险。近年来,协会积极鼓励业内专家参与国际棉花贸易仲裁,多次开展国际贸易与仲裁规则等专题培训,普及涉外贸易合同及仲裁知识,提高企业规则意识、法治意识。为推动国内棉花贸易仲裁人才的培养,维护棉花行业利益, 2013年,经中国棉花协会推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考核聘任了六位棉花行业专业人士作为仲裁员,填补了该机构历史上没有棉花专业仲裁员的空白。

发挥联系政府、贴近企业、熟悉行业的优势,协会重视维护会员利益,比如2010年,针对纺织企业诉求,为解决新疆棉运输难问题,协会向国务院领导报送了专题报告,三位领导做出批示后,发改委与铁道部立即召集会议落实部署,提出由棉花协会提供企业名单和棉花运输去向,铁路部门追加空车皮入疆,突击运棉100天,保证大中型纺织企业正常生产。

(五)推广“中国棉花”,促进产业升级

为提升中国棉业竞争力,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协会在2009年注册完成了业内第一个品质证明商标“中国棉花(COTTON CHINA)”标志,免费开展认证授牌及推广服务。2011年,“中国棉花”首批授牌企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标志着中国棉花推广活动进入实质性阶段,至此,每年开展“中国棉花”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中国棉花及棉制品的质量优势,倡导纯棉环保优质生活,促进棉花消费。目前共有4家棉纺织企业的6个品牌、48家皮棉生产企业的12个品牌获准使用“中国棉花”标志,产品贯穿棉花产业链(成包皮棉、家纺、服装产品)。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中国棉花”规范运作,诚信为本,受到业内和社会肯定。

在骨干企业支持下,协会举办了两届“中国棉花”摄影大赛,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推动了行业文化建设。利用国际棉花会议和棉业高峰论坛的平台,连续五年举办“中国棉花之夜”活动,推广宣传中国棉业。

  (六)开展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随着中国入世和棉花市场放开,中国棉业快速进入国际棉业大家庭,各国之间、中外企业之间的交流愈来频繁。中国棉花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协会已与美国国家棉花总会、国际棉花协会及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贸部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近5年来,协会共组织15个团组30人次,出访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增进了合作与交流。自2013年开始,中国棉花协会联合美国国家棉花总会,连续两年举办“中美棉花政策研讨会”,为政府与行业搭建研讨交流平台。

2013年10月,在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CICCA)年会上,中国棉花协会作为首位中国棉业代表当选新一届CICCA主席,履职期间,改革创新CICCA工作,建立了各会员间的定期信息交流制度,改版了多年未变的CICCA网站,积极解决会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协会举办的“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和“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已成为国内外棉业界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发挥着政策发布、形势预测、贸易合作、行业推介、品牌推广等多种功能,得到广泛肯定。同时协会也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棉花及国际纺织论坛,发出中国棉业的声音。针对国际棉商对中国政策、标准的误解,针对个别产棉国政府出台限制棉花出口政策等问题,协会均主动应对,或出面组织圆桌会议,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或致函严正抗议,维护国内企业利益。

中国棉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已经届满。回头看,离政府期望,离行业和会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协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及政策制度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市场化运作、内部管理、自身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中国棉花协会成长之路,离不开政府部门、会员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协会完成服务、自律、协调、维权职能,发改委等部门在制定调控政策、产业规划时,积极听取并合理采纳棉花协会的意见;财政部支持协会完成了棉花预警、贸易规则和中国棉花推广等行业公益项目;民政部把棉花协会作为新兴协会来关注、支持;兄弟行业协会积极支持棉花协会工作,专家顾问们倾力为行业贡献聪明才智;广大会员特别是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更是协会工作的依托、发展的动力,不仅与协会同呼吸、共命运,还为协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此,我代表中国棉花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向热情关注、支持协会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向有关专家学者、向广大会员及各位棉业界朋友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根据协会章程和本届代表大会议程,今天将选举产生中国棉花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审议通过一系列决议案。放眼未来,中国棉业任重道远。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棉业进入新的历史节点,棉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设计一个惠己又惠人、顾前又顾远的政策制度和运行体系,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自己的事,需要几代棉业人持续不懈地努力。期待新一届理事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协会开始新的征程。

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