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河南新棉收购之困待解

出处:大河报    2004年09月27日

  棉花经营企业的陈棉包袱、棉农过高的价格期望和农发行严格的贷款上限等因素纠结一起并相互作用,正使今年的新棉收购显得扑朔迷离。   
  9月底10月初,是一年一度的新棉收购时节,搁往年各棉麻公司基本上都开秤了。可是 ,台前棉麻公司正一筹莫展。“去年收购的110吨棉花还在库里压着,今年的收购资金还没着落。”台前县棉麻公司的负责人老李说。   
  据河南省供销社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按以往的经验,9月中旬后,新棉就该大批收购了,但由于近期河南境内雨水偏多,致使大批收购向后推迟。   
  目前,河南境内只有南阳市的某些县市零星开秤。由于收购量小——尚未达到一个统计单位,所以还没有收购量的统计数字,执行的收购价格是2.3元/斤,折合为标准级皮棉价格在12500元/吨左右,与去年相比明显处于低位。   
  “两块三一斤,没法跟去年比。今年麦子、苞谷都在涨,就棉花跌了。要不是等着用钱,才不卖呢。”南阳新野的一位棉农显然对今年的价格无法满意。   
  据河南天诚棉麻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潘春省介绍,按农民的经验,小麦与棉花的价格比通常在1:8,按目前的小麦价格推算,南阳开秤收购所执行的价格显然无法让棉农满意。此外,与去年相比,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棉花的生产成本也上升了。由此看来,今年棉农对棉花价格的期望值很高,甚至高于去年。   
  9月中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4棉花年度信贷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为有效控制市场风险,2004棉花年度,每担标准级皮棉贷款上限暂定为450元,允许上浮50元,下浮不限。各行要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认真执行贷款上限政策。   
  棉花经营企业的陈棉包袱、棉农过高的价格期望和农发行严格的贷款上限等因素纠结一起并相互作用,正使今年的新棉收购显得扑朔迷离。   
  就目前我国棉花总的供求关系来看,本不应出现大量的陈棉库存,出现陈棉库存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   
  华中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助理赵中华分析,2003/2004年度棉花种植面积虽然增长了17%,但由于低温多雨,产量却只有487万吨。供需缺口的存在促使棉价上涨,一度曾达到18700元/吨。为了平抑棉价,国家在原有进口棉配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0万吨,这既改变了原有的市场供求格局,也影响了供求心理,于是导致了棉价下行。   
  后来,国家又进行宏观调控、信贷紧缩,通货缺口产生,下游企业承接更加乏力,棉企竞相降价抛售,棉价下跌加剧。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造成了涉棉企业前期购进棉花的成本过高,而后期因资金匮乏不敢也无力大量形成工业库存,许多涉棉企业形成经营年度亏损。   
  格林集团市场管理部经理张光辉认为,如果有棉花期货市场的话,涉棉企业本可以在期货市场上适时地卖出和买进,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价格风险,但当时棉花期货还未获批。今年6月1日,棉花期货千呼万唤之下终于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时,现货市场的问题业已形成。   “
  这里存在一个时间差,棉花价格问题先期已经形成,是先天的,而期货是后天的,所以也无法借助期货市场实现棉价的平稳。”赵中华说。   
  从国内现货市场的走势来看,截至今年8月份,棉花价格呈一路狂跌之势,从17000元/吨甚至更高的价格一直下跌至12000多元/吨。  
   8月31日,一利好政策出现,国家收储政策正式实行,以13100元/吨的最高限价收购2003年度棉花,从而不仅使得现货市场有所稳定,也使部分涉棉企业的库存因转为国家储备而得以部分消化。   
  另有部分商业库存转为银行库存,其原因主要是,还贷压力逼迫流通企业不得不低价抛售,越低越卖、越卖越低、越卖越卖不动,商业库存风险逐步向银行风险转化。   
  当然,仍有不少实力较弱的涉棉企业目前仍然陈棉在库,翘首期待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交合作用下,出现一个较好的行情。   
  据华中棉花交易市场掌握的情况,目前河南的陈棉库存在8万吨左右,并且其中多为低等级棉,不仅价格低,市场反应热情也不高。   
  台前县棉麻公司负责人老李在电话中说,去年收购的110吨棉花到目前成本已达17000元/吨,如果现在出售的话,每吨要赔5000元左右,几十万的亏损对一个大企业来说,并不致命,但对一个县级棉麻公司,则不啻于灭顶之灾。   
  其实,在河南乃至全国像台前县棉麻公司这样不堪承受亏损的涉棉企业并不在少数。   
  往年八九月份,商业库存已经完成了向工业库存转化,但今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下游纺织企业进行行业调整,资金紧张,无力承接,而采取随用随买的短线思路,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采用摊薄策略来消化年初形成的高成本纺纱库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去年棉花紧俏时,不少纺织企业也投入到了棉花的抢购之中,形成了一定量的工业库存。   
  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911家重点企业进行的一次资金情况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企业反映贷款难度增加,流动资金紧张。其中,纺织行业的资金紧张程度占所有调查行业之首。   
  按规定,去年新棉收购时,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企业,需在今年8月底即新棉上市前还清贷款。但有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内地棉区还贷率不到50%,许多企业在新棉上市前都面临还贷压力,旧债不还,新债难借,这直接影响到新棉上市后企业收购资金的到位。   
  台前县棉麻公司目前正为此事发愁,老李说,由于当地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县棉麻公司预计收购量将达500吨,但目前还不清楚农发行给不给贷款,现在要么是寄希望于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争取农发行的同情理解,能及时足额发放贷款,要么是通过企业间拆借或员工集资等形式自筹资金。   
  记者从农发行河南分行了解到,目前农发行对于新棉收购的框架性政策已经拟就,但尚需经相关业务部门讨论后,才有更细化的政策出台。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农发行政策的调子不会与《意见》精神——“2004棉花年度,每担标准级皮棉贷款上限暂定为450元,允许上浮50元,下浮不限”相去太远。但也表示了对农发行谨慎控制风险的充分理解,“去年棉花形势那么好,你收购企业的贷款都还不上,今年价格这么低,谁敢保证你到时能顺利还款呢”。   
  “但农发行的《意见》精神极有可能构成对市场的负面暗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担心。   
  去年棉花短缺价格高涨,使今年棉花的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今年棉花总面积为8475万亩,较去年增加了10.6%。但由于8月中下旬国内部分棉花主产区持续阴雨寡照,国家有关部门已在9月初将前期650万吨的产量下调到600万吨。较之国内750万吨以上的棉花用量,总体供给仍小有缺口。   
  河南的情况亦如此,前些时,曾有媒体预测河南今年的棉花产量将达70万吨,但据华中棉花交易市场近期对河南棉花主产区周口、商丘、开封等地的调查,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持续多雨,河南的棉花可能减产至55万吨到60万吨。   
  很显然,需求缺口的存在,无疑将成为支撑棉花价格理性回归的基础性因素。   
  另外,华中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马建分析,从基本面来讲,国内两大因素短期支撑新棉价格上移。   
  首先,鉴于去年国庆后上涨的行情,以及“卖跌不卖涨”的惯性思维加重农民惜售心理。虽然棉农大部分不具备良好的棉花储备条件,也没有储棉习惯使得农民在各棉花收购企业进行长期价格拉锯时处于弱势,但在棉花资源较少,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农民惜售对价格支撑的作用还是异常明显的。   
  其次,棉花需求有效增长。随着传统纺织旺季来临,企业库存水平明显偏低以及去年国庆节后棉价大幅上涨的经历令纺织企业在国庆节前后的补库需求增加;另外在棉纺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因棉纱库存较大的棉纺企业收购较为谨慎,但对于产销状况良好的企业、新投产棉纺企业以及前期没有什么生产的棉纺企业来讲,棉纱生产利润的大幅提高(棉价大幅下跌而棉纱下跌幅度相对较小导致棉纱生产利润提高)必然会刺激这些企业加大原料采购进行生产。在今年棉花上市时间推后,国内棉花期末库存又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需求少量增加就会刺激棉价上涨。   
  事实正如马建预料,近几天棉花市场已出现了逆转迹象,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内,棉花价格每吨已上涨了500元左右。   
  9月21日,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指出,目前,由于国内生产还有不确定因素,明年的棉花进口暂按2004年的市场准入量发放,待棉花产需形势明朗后,再研究追加发放进口配额的数量。   
  同时为了防止棉价过度下跌,国家准备择机收储部分新棉花,充实国家储备,稳定棉花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这次会议让众多储棉企业看到了棉价回归的政策支撑。   
  不过,目前已处于新陈棉的交替期,再加之农发行尚无进一步的政策出台,所以,今年的新棉收购以及新棉大批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