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2004年棉花:看棉花市场风云变幻

出处:中国纺织报    2004年12月23日

      在刚刚过去的2003棉花年度,中国棉花市场出现冷暖频繁变化,历史罕见。从严重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一般需要经过几个年度,而在过去的这一年度里,中国棉花市场反复无常,剧烈震荡,使所有涉棉企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回顾2003年度的棉花市场,展望新棉花年度行业的发展前景,业内权威人士做出了权威坪述。
      迷茫的一年
      《中国纺织报》:2003年度,国内棉花市场跌宕起伏,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史建伟(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董事长):2003年10月棉价大幅拉升,棉花价格达到16686元/吨,同比上涨了3141元/吨。2004年经过将近两个月的高位盘整后,价格从17658元/吨的高位一路下滑到8月底的13089元/吨。今年1~8月,棉花价格基本经历了盘整、下滑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月到2月底的高位盘整。这段时间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平稳态势,2月底开始出现小幅回落。一方面由于纺织企业在年后有一个补库的过程;另一方面棉花经营企业对后期棉花形势保持乐观,惜售心理加重,部分企业持仓待售,使得价格在高位的基础上小幅上涨。2月后期由于受下游市场销售减缓的影响,纺织企业购棉意愿减弱,再加上内外棉差价拉大到2096元/吨,企业采购外棉的意愿增强,导致价格有所回落。
      第二阶段是从4月至8月底的大幅下滑阶段。由于春节以后国内棉花价格并没有朝着预期的上涨走势发展,使棉花经营企业的信心受到打击。同时,国家追加了100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大量进口棉到港使得棉纺织企业对国内棉花的需求减少,再加上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供过于求,使得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不断回调。另外由于今年国内外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对新年度国内乃至世界棉花丰产的良好预期,也使企业后期看空的心理加重,特别是进入5月以后,在撮合市场连续跌停的带动下,棉花现货价格一路下滑。
      《中国纺织报》:影响2003年度棉花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史建伟: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为了平衡资源缺口,平抑国内棉价,今年2月底国家追加了100万吨的进口配额,有效缓解了国内棉花供给紧张的局面,1~7月累计进口163万吨,同比增长184.5%。另外,国家紧缩银根的政策,使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加上企业为了规避原料市场风险,采取"即买即用"的策略,导致对棉花的有效需求减少。同时银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对棉花经营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为了归还贷款,很多棉花经营企业被迫进行降价抛售,使得市场上的资源供给相对加大。
      其次是棉纺织品出口受阻的影响。由于今年出口退税率下调2~4个百分点,棉花价格又在高位运行,导致棉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降,5月棉纺织品出口数量更是出现负增长,纱线下降2.99%,棉织物下降11.45%。
      第三是化纤对棉花的替代。棉花与涤纶短纤的正常价差一般维持在20%左右,若高于20%,则部分市场需求就会转向涤纶短纤;若低于10%,则棉花将对涤纶短纤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自从2003年10月棉花价格大幅攀升以来,棉价一直保持对涤纶短纤的较大价差,即使截止到7月底国内棉花价格下滑到13483元/吨,而涤纶短纤价格为11000元/吨,仍然存在23%的价差,涤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作用明显。据调查,为了降低成本,有相当一部分的纺织企业增加了化纤的使用比例,有的企业甚至将正常年份的70%的用棉比例下调到只有30%左右。
      第四个因素是能源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短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大部分省市被迫拉闸限电,纺织行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更是电荒的重灾区,企业"开四停三"的现象普遍,纺织增量的扩张受到抑制,导致对原料需求的下降。
《中国纺织报》:9月,新的棉花年度已经开始。您认为2004年度棉花供求关系如何?
      史建伟: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棉花供需平衡表显示,新年度我国棉花库存消费比和2003年度基本相同。2004年度社会棉花需求总量预测为770万吨,产量预测600万吨,产需缺口170万吨;进口方面国家发改委9月底宣布2005年的棉花进口配额为89.4万吨,加上2003年度尚未使用可以延期至明年2月的50万吨配额,总计139.4|万吨。由此可见,新年度棉花供需基本平衡。
       收储新棉30万
国储棉收售是棉花市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目前国家储备棉情况如何?
      雷香菊(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总经理):由于2003年度国内棉花市场出现巨大供应缺口,为了稳定市场,国家抛售国储棉以求稳定市场,平抑棉花市场价格,去年,原有国储棉己出售一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增加国家储备,提高政府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只有增加储备规模,才能有效调控国内、国际棉花市场,避免棉价大起大落,保证中国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为此,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公司")从2004年8月23日开始,通过竞价采购的方式收购部分储备棉。这次竞价采购的是2003年度生产的1~3级锯齿棉,其中,国产棉必须符合"GB1103-1999细绒棉"国家标准,包装完整,码单齐全,刷唛清晰;进口棉必须经中国商检局商检。国产棉成交后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公证检验,合格部分入储,不合格部分由卖方自行处理,并负担配合公证检验搬倒费用。进口棉按商检结果执行,入储验收时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由卖方自行处理。
《中国纺织报》:2004年度国家对新棉的收储规模有多大?
      雷香菊:暂定30万吨。根据《关于下达2004年度国家储备棉收储计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04]2405号)精神,中储棉公司从2004年11月9日开始,通过竞价采购的方式收储30万吨国家储备棉。本次竞价采购的棉花为2004年度生产的1~3级锯齿棉。长度28mm以上(含28mm),马克隆值为A或B级,回潮率不超过9.5%,批样中发现异性纤维的样品占检验样品数量的比例低于8%。包装必须符合"GB1103一1999细绒棉"国家标准,包装完整,码单齐全,刷暖清晰。成交后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公证检验,公证检验后符合质量要求部分按规定入储,入储验收时如发现仍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分,由卖方自行处理。不符合质量要求部分不得入储,并由卖方负担配合公证检验搬倒费用。
      期棉成功上市
《中国纺织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上市以来运行情况如何?
      汤庆荣(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棉花是国际期贷市场上成熟的交易品种。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巴西和中国开展了棉花期货交易。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交易。棉花期货在郑商所上市半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交易量、持仓量稳步上升。截至2004年11月30日,共成交485.5万手(每手5吨,约折合2427.27万吨),日均成交38528手(折合19264吨),成交金额2755.5亿元。目前共有600多家涉棉企业开设了期货交易账户,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日均2000多人次,最多时(10月28日)达4093个。11月12日是CF411(交割月份为11月的棉花期货)的最后交易日,也是棉花期货上市以来的第一个交割合约,共交割棉花4980吨,顺利实现了棉花期货实物交割。
      汤庆荣:棉花期货上市后,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路透社、世华财经、中国棉花网等国内外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开展棉花期货交易的信息,并于上市交易后通过卫星或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棉花期货交易的行情、价格信息、交易评述;中央电视台、中国纺织报和相关财经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刊登了棉花期货上市情况及后续交易情况;美国棉花咨询公司、英国棉花展望公司、法国路易达孚国际棉业公司、美国威尔兄弟棉花公司、美国棉花公司等国外公司均派员到关11商所了解棉花交易情况和有关政策,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郑商所棉花期货交易。
《中国纺织报》:棉花期货的上市,对于促进棉花市场发展与完善有哪些积极作用?
      汤庆荣: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且不完善,棉花期货交易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越了其原始的两项功能,目前,其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初步显现。从棉花价格形成过程来看,期货市场价格已开始影响并引导现货价格。现货市场棉花在每年3月以后逐步走高,目前,郑棉期货价格CF503(2005年3月到期合约)以后合约也稳步走高,充分反映了棉花价格波动的规律性,提前给涉棉企业一个可供参考的价格信号。
      二是棉花期货为棉农提供了价格信号。作为发现棉花远期‘价格的郑棉期货市场,一直在12500元/吨(折合籽棉约为2.6元/斤)一线上下被动,而且远期合约反映出来的价格逐步走高,这就意味着目前的棉价下跌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其价格将会走稳略升,部分棉农根据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折算籽棉销售价格,成为目前籽棉惜售的原因之一。
      三是棉花期货为涉棉企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提供了场所。
      四是棉花期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棉花期货设计的基础是执行棉花质量和包装等国家标准,期货实物交割、棉花质量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实行公检,非正规生产厂家生产和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皮棉无法进入期贷市场。如果涉棉企业要想很好地利用期货市场,就必须规范生产、加工和购销行为。
      五是棉花期货市场完善了棉花市场体系。一方面在反映即期棉价的现货价格之外,形成了反映未来一定时期内供求关系变化的棉花期货价格。棉花未来供求关系虽然以目前供求为基础,但作为预期产生出来的价格,它已经区别于现货市场。另一方面,在棉花现货市场之外,形成了棉花期货市场。棉花期货上市之后,给广大涉棉企业提供了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期货市场。棉农和涉棉企业,可以通过高效利用两个市场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多主动。
《中国纺织报》: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棉花期货上市后,能否起到稳定纺织品生产和促进纺织品出口的作用?
      汤庆荣:有了未来的棉花价格,国家就可以依据这一价格指导农民科学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有效地避免播种面积时大时小,价格忽上忽下的恶性循环;利用未来的棉花期货价格,国家还可以适时运用进口补库存或抛售储备平抑价格等手段来调控棉花现货市场;利用未来棉花期货价格,在国家进行现货市场宏观调控时就可以有效减少盲目性,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增强宏观调控效果。棉纺行业的成本60%为原料的成本,在棉花供应稳定的前提下,国内的纺织企业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记者:棉花期货的前景如何?
      汤庆荣:棉花期货市场前景广阔。在棉花期货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其所独具的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规范现货市场的作用将更进一步提升,成为棉花生产的"稳定器",成为涉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明年,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和相互影响必将进一步加强,郑棉期货价格在棉花国际舞台上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