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纺织信息

棉花导刊:纺企出口步入加税时代——业界认为影响不大

出处:棉花导刊    2005年01月19日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中国纺织企业开始要面对这样一个转变:从此,中国的纺品出口不再实行退税政策,国家开始实行对部分纺织品出口从量征税政策。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的消息?我国将于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政策?征税范围包括148个税则号下的产品,其中21个税号为0.3元/单位?125个税号为0.2元/单位?另2个税号以0.5元/千克计。这148个税号的产品占去年我国服装及附件出口总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在360亿美元以上。
  拿每年数额大约为360亿美元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开刀”,不仅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后配额时代的责任心和决心,更是中国对纺织业未来长足发展的深谋远虑。但对于棉纺织企业而言,加税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是什么?对中国的棉花形势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加税影响企业心理
  “此次加税对我们企业的经营影响并不明显,”河北省唐山市庐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鑫晟合线厂总经理于作胜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作为棉花产品深加工企业,我们的规模并不很大,产品销售主要是国内市场,因此,部分纺品出口加税政策的执行对我们企业来说没有多大影响。”于作胜说。
  “但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一项具体措施,加税政策的实施的确对纺织纺纱行业有着较大影响,主要是对纺企的心理影响很大。”于作胜补充道,“政策虽已开始实行,但要在企业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大约要二到三个月才能显现出。另外我们也能从棉纱、棉花市场的反应找到依据:1月1日以后,市场上棉花和棉纱的价格只是出现小幅波动,没有发生大的、剧烈变化,也能说明此项政策的推出没有超出企业的心理预期,因此市场反应不显。”
  应该看到,在综合考虑企业利益、产业发展、外贸环境的情况下,中国作出的(加)征税决定可谓“用心良苦”。既顾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所以财政部关税司最终给出的税率并不高;又有助于消弭国际上对已经于今年正式进入“后配额时代” 的中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恐惧”和不断增多的针对中国纺品出口的“封杀”措施——此一举措是表明我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置从被动设限转为主动设限,从我国贸易国际战略出发平衡国家利益,同时又实现双赢的目的。
  “从长远看,出口加税是很有必要的。”安徽裕中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自己限制一下比别人设限要强的多。毕竟,中国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道路不能走得更长远。”
  “事实上,给我们纺品的国际形象造成损害的正是此前大量出口的低价低端产品。国家加征出口关税之后,原本令业界担心的国内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蜂拥出口,导致纺织产品出口剧增,从而造成企业互相压价、削弱中国纺品竞争力的后果不大可能出现了,一些竞争力差的企业在加征出口关税后可能会退出海外市场,留下的有竞争力的企业继续开拓海外市场,从而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有业界人士如是言。
  纱企转战高端市场
  “国家出台的出口加税政策,目的就是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纺织产品出口,遏制国内纺织产业通过拼资源、拼低劳资、低成本、低价格来进行的低端产品出口竞争,用政策杠杆促使企业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和产品升级,使整个纺织产业升级和进步。”广东省一家纺纱企业负责人徐先生说。
  显然,国家加税的意图已经开始实现,已有企业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纺纱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国内产能过大,竞争非常激烈。”杨云程说,“正如专家在纺织协会上分析指出的那样,现在国内纺企集群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一种类型以无锡一棉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纺企,主要依靠严格管理、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高端产品,虽然目前利润率有所下降,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以魏桥集团为代表的纺企集群,依靠规模经营、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有一定竞争力;还有一批民营纺织企业群,虽然规模小、设备、技术并不先进,但由于员工工资、原料价格、管理费用很低,利用低成本生产低端产品,由于贴近市场、体制比较灵活,也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
  “我们虽然还未达到和无锡一棉等代表业内最高水准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我们选择的道路和他们一样,用高端产品占领市场。”杨云程说,“我们知道,在服装市场上拥有高技术、高质量的知名品牌服装的售价往往高出普通品牌服装售价几百元到几千元,其产生的附加值完全不同,而消耗的原料却几乎一样;纱线市场同样如此,完全没有“三丝”的纱线要比普通纱线价格每吨高出几百到1000元左右,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纱线利润如此微薄的市场上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纺纱行业不是最终产品,面对的市场也不是终端市场,但纱线行业的下家厂商面对的就是竞争更为激烈的终端市场了,不仅仅在国内、还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杨云程强调,“作为中间环节,我们只有作得更精更高更好,在质量、品质、品种上下功夫,不依靠低端产品来进行市场竞争,才是纺纱企业的发展道路。我们企业现在生产基本上全部调整为精梳纱、高支纱,以60支、80支、100支纱线为主,作高端产品还是有前途。”
  期待稳定棉花供应
  “其实,我们并不害怕和国际国内同行在技术上、市场上的竞争,也不大担心国家出台的纺品出口加税政策,这些我们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但是我们对能否获得价格稳定的高品质棉花却一直心中无底。”接受采访的纱企老总表达几乎相同的观点。
  “从去年开始,国内棉花市场一直波动频繁,价格波动幅度太大,比如去年,国内棉花价格从最高时的19000元/吨到最低时的10500元/吨,波动幅度高达8000多元/吨!作为后道产品,我们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一直到市场销售,需要45~60天的周期,这个期间的价格剧烈波动对我们的影响是致命的。这已经严重影响了纺织产业的发展。”一家大型纺纱企业的老总说。
  “还有棉花的质量问题。”杨云程讲道,“去年的价格波动大,棉花质量也差得很。我们企业是一个外向型企业,有大量的国外客户,在香港有长期客户,每年的交易额都很大,但是去年,我们硬是不敢给香港的老客户供货。为什么?就是因为去年的国内棉花质量太差,我们生产不了高质量的产品,产品质量比不过我们在印度、巴基斯坦的竞争对手。”杨云程有些激动。
  “今年的棉花质量就好过去年。”杨云程认为,“价格也差不多,229级棉花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1900~12100元/吨之间,稍微涨一点落一点都不要紧,只要不是大幅剧烈波动。”
   广东省一家大型纺企的老总也表达同样的看法:“棉花企业现在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了。从计划时期的只注重收成、产量和种植面积转向注重研究下游企业的需求能力、需求品种和需求愿望,因此开始注重引导棉农的种植数量、种植品种,对棉花加工的质量控制也日趋严格,对销售价格制订、企业的利润预期也更加理性和成熟。”
  而这本身就是中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中国棉花属于手摘棉,棉花的内在品质好,可纺性好,其细度、强力、色泽、长度均优于大部分外棉,外棉不能完全替代国棉。中国棉花只要解决好三丝问题,不仅仅是棉花产业,而且必将促进中国的纺纱行业的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杨云程说。
  今年纺品出口开始加税,明天中国棉企纺企能迎来自己的春天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