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河南:棉价波动伤了棉农的心

出处:河南日报    2005年04月18日

  据河南省农调队统计,由于去年以来棉价大跌,许多农民不愿种棉,今年河南种棉面积将减少236万亩,较上年下降17%。   
  河南省农调队专家分析说,1998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棉花生产一直极不稳定,跳不出“周年波动”怪圈。一旦国内棉花紧缺,纺织企业就大量进口,从而拉高国际、国内市场棉价;到第二年,受涨价信号驱动,棉农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又造成新的过剩,如此循环往复。   
  棉价大起大落,致使河南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损失惨重,不敢入市收购,从而加剧了棉花市场的低迷。据方城县农调队调查,目前,方城县4家国有棉花加工企业棉花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1%,而调查的50个植棉户中,一斤棉花未卖的有31户。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7000多万亩,占世界总产量的1/4。我国棉花产业涉及农民近2亿人,相关的纺织与服装加工业每年出口创汇500多亿美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巨大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其基础为何如此不稳?专家指出,一是棉花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二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三是没有棉花价格保护制度。   
  河南省供销社一位专家说,过去,我国棉花实行专营,由棉麻公司一家收购,1998年放开棉花市场后,棉麻公司基层收购网点大部分进行了改制,作为“大棉商”的国有棉麻系统基本解体;在许多棉区,私商小贩成了棉花市场收购主体。由于受到资金规模限制,私商普遍没有仓储设施,收棉讲究快进快出,导致整个棉花流通市场上没了“蓄水池”,也没了价格“稳压器”。虽然国家也成立了棉花储备公司,但规模偏小,只能应急,不能调控市场。   
  西华县逍遥镇党委副书记白义东说,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个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及时公布权威市场信息,让农民也能“抬头种地”,不再“看去年的市场,种今年的田”。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说,美国棉花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稳定产量,是因为美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补贴。我国虽然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补贴率,但适当的补贴是应该的。建议国家从农业减灾基金、棉纺织品出口退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在市场波动年补贴棉农,从而稳定棉花生产。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认为,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市场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需求增加,产不足需,库存下降,价格回升。棉花产需矛盾又将趋于尖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