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纺织信息

福建统计局:纺织品出口关税紧急调整 泉州企业处于观望阶段

出处:国家统计局    2005年06月13日

  一、纺织品出口关税紧急调整   
  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纺织品出口关税进一步调整:   
  一是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日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   
  二是取消对亚麻单纱征收出口关税。   
  经过上述调整,连同已于2005年5月20日决定停止征收出口关税的2项纺织品,自2005年6月1日起共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二、泉州市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回顾近一段时间内与取消纺织服装配额有关的各种国内外政策,真可谓风云变幻。而泉州市纺织服装企业面对局势的频繁变动,从年初对配额取消的乐观态度逐渐转向了疑虑,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据统计,1-4月份泉州市纺织品出口交货值188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33%;服装出口交货值156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74%。但对泉州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的调查同时反映出,今年以来泉州市该类企业的产品出口明显出现了量增跌价的局面。企业反映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税的提高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今年来以量计征的关税已成为泉州市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一项重要成本,挤压了企业很大一部分的利润。而在原来大幅度准备提高的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中,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甚至5倍,这使得企业的生产及出口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二是纺织品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贸然接单,特别是长单和大单。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他们认为,水、电、油等能源及纺织服装原材料均不同程度上涨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却没有随之上涨,这本身就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据调查,纺织服装行业在整个生产、出口链条中,只有10%的利润。但目前,这部分利润已微乎其微,因此,有个别企业声称,即使外国客商前来下单,暂时他们也不知该如何报价。   
  三、对目前政策的看法   
  加征关税本是促使企业走市场多元化道路的一种手段。然而,与电子产品不同,纺织服装体现的科技含量不高。在关税提高后价格提高了,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话,当地的购买力是无法支付的。所以,企业为了争得微薄的利润还是会去欧美市场争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前段时间连续两次加征关税,对我们的企业有失公平的。如果希望此举能够促使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创自有品牌,也必须给企业以时间。突然间启动,只能把企业一棍子打死。因此,我们加征的关税收入应该用在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提高银行信贷扶持等方面。因而,此次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的紧急调整,表明中国政府是非常了解纺织服装企业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   
  另一方面,在中国已两次主动加征纺织品关税的情况下,美欧非但不作出积极响应,反而在设限方面愈演愈烈,变相延长配额体制,中国不可能继续采取自我限制的做法。这既是避免让内地纺织业受到加税和设限的双重打击,也是对美欧的一种防守性反击。   
  纺织品贸易战趋向激化,显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将面对一个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这将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面对贸易纠纷常态化,我们的出口行业和相关部门,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断完善应对的措施和发展策略。  
   四、面对复杂局势,泉州市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政策,争取时间。要及时关注贸易局势的变动,抓住取消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这个有利时机,加紧生产,争取时间出口。  
   2、慎接欧美单子,尤其是列入特保的产品。   
  3、与欧美贸易商签订合同的时候,要记得附加免责条款。   
  4、将已经接到的长单,经过洽商改为可以滚动的短单。   
  5、建议纺织公会研究彩电业近年来对付反倾销的历史,借鉴经验。   
  6、要求企业密切关注欧洲市场的变化,如有相关信息应及时通报;呼吁企业在价格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要加强自律;要谨慎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减少出口数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加强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分散市场风险。   
  五、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提升档次,改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结构。   
  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要走出贴牌生产、低档出口的迷局,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创自有品牌。虽说中外的贸易纠纷将会持续,应对的措施会不断调整,但泉州市纺织业提升产品档次的发展方向不应动摇。事实证明,单靠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不仅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难成大气候。纺织业需要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不能因为取消关税而走回量大价廉的老路。   
  2、防止企业外迁。   
  同时,由此可能引发企业外移的忧虑,泉州资本的外迁,与欧美资本向中国等发展中地区的流入有所区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迁,不但没有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国际上形成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梯级产业分工。然而,福建的民企尤其是泉州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很少,如果民企和民资为了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或到上海、江苏等地寻求产业升级,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萎缩。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又很少,缺乏人才与资本的后劲,必然造成福建本地资本与产业空洞化。   
  有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泉州已有23家民营企业经批准在境外投资建厂,占全省在外投资民营企业总数的1/4,仅2002年批准的就有7家,总投资额170万美元。在“迁徙”当中,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落户上海,如恒安集团、七匹狼集团、劲霸时装有限公司、晋江爱都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划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部门从泉州迁往上海。这种情况造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有企业的外迁必然在短期内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不仅税源减少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必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这必须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