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陆阳:质检改革试点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5年07月04日
同志们:
       今天国家六个部门在这里召开试点总结会议,对改革下一步的推行工作意义重大。刚才,毕司长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对推行阶段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将纤检机构围绕改革的准备阶段、试点阶段以及新体制推行阶段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改革准备阶段的工作
       2003年12月9日,改革协调指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计划》,全面启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准备阶段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局制定了《中国纤维检验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准备和试点阶段工作方案》,对所有由我局负责或参与的项目进一步细化,共计7大类、89项具体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全力以赴,按期完成了改革各项准备工作。
       (一)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国家标准(草案)。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标准的目的,是改变我国目前眼看手扯的落后的检验方法,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技术和设备,增加和调整我国棉花质量的评价指标,更加客观、准确反映我国棉花质量,满足棉花流通需要,为纺织企业配棉、生产提供更科学有效的依据。要实现这个目的,工作是艰巨的。
       2004年2月,我局牵头正式成立了包括农业、纺织、供销等部门专家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标准起草小组,开始标准草案的制定工作。在广泛搜集、消化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5万个国棉样品色特征和其他物理指标的HVI和感官检验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引入了色特征级、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等纺织企业需要的、反映棉花内在质量的指标,初步制定了《棉花仪器化国家标准(草案)》,由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用于试点验证。标准制定中,最大的难点是色特征级和色特征图的建立。棉花的色特征级是对棉花颜色范围进行评价的指标,它可以通过颜色物理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方式更为客观、准确,因此,仪器化标准引入色特征级是必要的,可以更好地为纺织企业所使用。为建立我国棉花的色特征级和色特征图,我局除了利用已有数据进行研究外,去年棉花收购期间,布置各地纤检机构在新棉中广泛搜集籽棉样品进行测试,积累数据。今年5月,又布置在新棉生长期进行大田采摘测色实验。该项工作将持续数年,力求色特征级能够客观、全面代表我国棉花的外观特征。
       (二)开发棉包编码技术。为实现《改革方案》确定的“将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后标注质量等级标识,改为纤检机构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作为每包棉花身份和质量状况的信息载体”,我局成立了质量信息系统项目组,与中棉工业公司合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棉包编码规则,参与开发了加工企业棉包条码在线打印系统,实现了在生产线上即时生成逐包条码,作为棉包检验与流通的身份凭证。条码中不仅包含加工企业、加工时间等简单信息,还提供了棉包出厂时的回潮率和重量等信息。
       (三)建设全国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棉花质量信息系统是针对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开发设计的网络系统,实现棉花检验数据采集、传送、反馈、发布、统计自动化。参加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下载自己送检棉花的检验证书;棉花流通后,购销双方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查询,确证交易棉花质量信息的有效性,了解全国棉花质量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质检体制改革推行到一定程度后,该系统可以根据检验进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国棉花数量、质量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具有高时效性的基础数据。
       我局确定网络工作流程和制定系统初步搭建方案之后,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了系统集成开发商,前后6次修改、完善技术需求报告,历经系统概要设计审定、软件编制与调试、中央数据库硬件搭建、试点承检机构硬件安装和整体系统测试等大量工作,于2004年9月,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在试点中较好实现了设计功能,满足了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
       (四)完善试点检验机构相关技术条件、培训技术人员。改革方案确定使用的大容量棉花快速测试仪(HVI),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判定棉纤维各项物理指标的快速仪器。与棉花感官检验不同,使用HVI进行棉花检验,对检验环境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均有较高要求。由于HVI检验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现有纤检机构的环境条件大多不满足仪器化检验的要求。如何在短短的半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好实验室,完成HVI的安装、调试,安装信息系统服务器等相关设备,满足加工季节的使用要求,这对于试点检验机构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我局制定了《公证检验试点检验机构基本条件和验收方法》,多次召开试点检验机构会议,对各试点检验机构相关准备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现场办公,实地解决有关问题,使8家试点检验机构在新棉上市前,全部完成了实验室的新建或改造,完成了HVI安装与调试以及信息系统有关设备的安装。
       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在力争完成试点检验机构硬件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分别对试点检验机构和已配备HVI的纤检机构的检验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信息系统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考核、发证。培训共计243人次,形成了专业纤检机构首批棉花仪器化检验的骨干力量,不仅保证试点运行顺利,更为改革的推行打好基础。
       (五)建立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与现行的公证检验相比,从检验环节、样品要求、检验流程到数据的传输与发布都有很大不同,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规范,保证检验质量,为改革的推行打好基础,我局制定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暂行办法》、《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样品管理暂行办法》,并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加工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暂行办法》、《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企业棉花加工技术规程》、《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编码规则》、《公证检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暂行办法》,作为改革试点期间的规章制度,并由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我局在各项规章发布后,及时组织各试点检验机构进行了学习。为保证检验质量,我局还制定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监督抽验管理办法》、《HVI检验规程》、《HVI校准规范》等一系列检验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
       二、试点检验机构运行情况
       各项改革试点准备工作完成后,2004年9月15日,新疆奎屯、石河子率先启动试点公证检验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保留品级检验,方便棉花交易。在试点期间,为了方便试点加工企业销售棉花,我们在依据仪器化标准进行公证检验的同时,逐包进行了品级检验,并将品级检验结果在公检证书中体现,从而使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能够按照品级、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手扯长度接近)、马克隆值等指标销售,与GB1103-1999规定的结算等级衔接。
       (二)严格监督抽验,保证检验准确。在试点检验期间,各试点检验机构在严格执行《HVI检验规程》、《HVI校准规范》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依据《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办法》,由我局对所有试点检验机构检验的样品按比例随机抽取并重新检验。通过检验结果的比对,及时判断、调整各机构检验设备状况和检测水平,保证各检验机构的检验水平一致。
       (三)加班加点,保证检验及时。试点期间,各试点检验机构只配备一台HVI,而对应的试点加工企业生产量相对集中,为避免耽误检验进度,我局要求各试点检验机构,必须按期检验出证。石河子纤检所、奎屯纤检所、商丘纤检所等,检验量较大,检验高峰时,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确保及时向试点企业提供检验结果。
       (四)全面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试点运行期间,我局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建立首问负责制,始终密切关注、指导、检查试点运行情况,要求各检验机构随时上报检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检验技术问题,立即制定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对于检验以外的普遍性问题,我局都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分析、协调、解决。
       截止到2005年 6月 15 日,试点检验工作全部结束,8个试点检验机构检验 14家试点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共计13万多 包,圆满地完成了试点公证检验工作。
       三、新体制推行阶段的准备工作
       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2005棉花年度是新体制推行的第一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能够满足检验我国产棉总量20%能力的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我局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新体制推行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一)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布局规划和建设。为保证改革推行阶段的检验需求,我局在试点期间,就开始围绕推行阶段的目标着手仪器化检验实验室布局和建设工作。目前,我局按照全国棉花资源分布情况,完成了改革推行期的五年内仪器化检验实验室的布局规划,共需建设实验室90个,需装备检测设备377台。其中2005年度需改建、新建实验室57个,配备检测设备61台。
       (二)改革配套经费的落实工作。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新体制推行阶段检测机构配备HVI和改造实验室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和纤检机构自筹经费三部分组成。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已经到位,各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已基本落实,纤检机构自筹部分也已基本落实。
       (三)设备引进、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等相关工作。规划布局方案确定后,我局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了HVI供应商,并办理了新体制推行期间所有进口检测设备的免税手续。同时,要求各地抓紧时间,加快进度,务必在新棉上市前,保质保量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由于2005年度实验室数量较大,检测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装工作量很大,我局专门制定了检测设备和信息系统安装、调试方案,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另外,我局对新建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正抓紧进行。总的来说,新体制推行阶段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可以确保对参与2005年度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提供公证检验服务。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做好仪器化检验标准(草案)的修订工作。作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我们要继续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广泛的调研和大量实验,不断摸索、改进,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建立、完善中国棉花色特征等级体系,充分论证色特征级替代品级进行结算的各种实现方式,选择市场各方认可的最优方案,提高仪器化检验棉花的可流通性。
       (二)加大仪器化检验指标的宣传力度。仪器化检验标准,引入了许多对棉纺工艺非常实用的指标,对于纺织企业生产更有指导意义。试点期间,由于标准(草案)是验证性的,向纺织企业宣传较少。当前,我们要深入了解我国棉纺织企业目前配棉、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有关牵头部门的领导下,加大向纺织企业宣传仪器化检验标准的力度,让他们多了解仪器化标准和各指标的用途,并直接用于纺织生产,改变相对落后的按感官检验结果配棉的方式。提倡企业根据不同终端产品质量需求,选择不同物理指标作为结算指标的个性化结算方式。同时,应着手进行我国使用HVI指标进行自动配棉系统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引导纺织企业将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用于生产实践,帮助纺织企业改进原始的配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三)加强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我国棉区分散,加工企业众多,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我国的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数量多,分布广,如何保证实验室间的检验水平一致,保证公证检验结果的公正、客观、准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纤检机构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保证公证检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协助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试点中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就棉花市场管理与规划、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如何进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现有支持政策的执行、新体制推行期间一些必需项目的立项和新的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论证。对于试点中发现的问题,是我们负责的,立即寻求解决方案加以改进,涉及宏观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我局也要认真分析,力求提出有益的建议。
       通过一年来的试点实践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相辅相成。2005年度是新体制推行的第一年,我们要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树立信心,求真务实,敢于实践,勇于开拓,努力实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