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今年棉花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出处:中国质量报    2005年08月29日

  2005年棉花供应缺口将达到300万吨,加之目前我国棉花流通秩序依然混乱、棉花企业依法履行质量义务的意识较差,因此,今年棉花质量不容乐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有关专家提醒棉花质量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棉花质量监管。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05年全国纤维质量监督执法打假工作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2005年度棉花产销缺口较大。由于种植面积减少,棉花产量下降,纺织需求旺盛,供应缺口扩大。预计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在500万公顷左右,减幅12%。如果后期气候正常,预计产量为56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70万吨。加之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全国纱产量已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2004年已达到1120万吨。2005年又是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的第一年,尽管近期针对我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不断,但今明两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能力仍会有较大的释放。预计2005年度纱产量将在1300万吨以上,加上其他用棉,年度棉花需求总量将超过900万吨,全年度棉花产需缺口将在300万吨以上。另外,今年预计全球棉花产量减少9%,消费量增长2%,市场对棉花的质量压力相对减小。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状况,需求方对供应方难以形成质量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掺杂使假的现象加剧,棉花质量形势将十分严峻。   
  此外,目前我国棉花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依然存在。棉花市场放开后,尽管在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棉花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竞争无序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棉花质量造成冲击。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大量增加,并且呈多元化、分散化、规模小的局面,个体经营成分增加。收购环节坐商改行商,并且出现大量棉贩直接走乡串户或到田间地头收购棉花的现象。加工环节重复建设日趋严重,加工能力远远大于棉花产量。市场管理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使用“两小一土”无照经营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不少成规模的“家庭作坊”、“马路市场”、“路边棉站”。一旦供求矛盾突出,市场秩序将更为混乱。   
  在生产加工领域,棉花企业依法履行质量义务的意识仍较差。收购、加工过程中,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异性纤维,混等混级;回潮率超标;包装标识不规范,随行就市标注等级,货证不同行,货证不符、协商定级;掺杂使假时有发生。用棉企业不执行标准,货买一堆,协商定级;有的购买“两小一土”加工的棉花;无照经营企业销售的棉花以及掺杂使假棉花;有的不配合检查工作,拒绝提供供方情况和有关单证,客观上纵容了棉花质量违法行为。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棉花供不应求局面的生成,市场秩序混乱将导致棉花企业放松质量管理,超水棉、混等混级、异性纤维等问题将再度突出。棉价高、等级差价大,客观上出现了虚高等级的获利空间,购销经营中虚高等级、亏空重量等问题将再度严重,发生区域性棉花掺杂使假和恶性案件的隐患仍然存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