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节后棉花收购价格先涨后跌

出处:农民日报    2005年10月19日
  近期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因遭受风雨侵袭,灾害频发,给棉花生产造成损失。受此影响,9月下旬在冀鲁豫地区经历了大范围的降雨后,内地棉花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扬。冀鲁豫以及长江流域部分棉区籽棉收购价格从开秤时的2.50元/斤,逐渐涨至近2.90元/斤。
  国庆前后收购价格何去何从又成为国内棉花市场一大悬念。目前棉花收购市场的特点:一是收购价格差异很大,内地籽棉价格水平高于新疆,9月下旬新疆棉收购价格稳定在2.70元/公斤左右,低于内地0.10~0.20元/斤。二是内地一些主产棉区新棉质量偏差,主要表现为等级偏低、一致性差、含水偏高,僵瓣棉和落桃棉比例过高。而新疆由于天气状况利于棉花生长,收购的棉花质量普遍较好,等级多在3级以上,平均衣分率超过38%;公定回潮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折皮棉直接收购成本要比内地一些地区低500~1000元。三是内地收购的籽棉价格和质量也存在明显不同。同样是2.90元/斤收购价格,衣分率在不同地区甚至相差4个百分点,造成了实际收购成本大有不同。
  从国内棉花产量来看,尽管局部地区受灾和减产,2005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仍能维持在560万吨以上的水平。近期农业部等有关机构也对棉花产量做出预测,认为在570万吨上下的可能性比较大。9月中旬以后,长江流域天气情况有所好转,对伏桃和秋桃的生长有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9月中下旬纺织企业集中补库,往往会给市场造成一种工业库存不足的假象。但据中国棉花网对36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调查发现,大中型企业由于采购方式灵活,特别是进口棉的有效供应充足,库存是相对充裕的,而库存不多的中小企业为保障“十一”期间生产而集中补库行为会不会持续到国庆以后,并成为支撑国内棉价继续上涨的动因,需要我们客观判断。随着10月以后内地新花集中上市,新疆棉陆续出疆,国内收购价格不排除会再次出现去年那样先涨后跌的可能。
  从国际市场来看,今年7~9月,美国农业部连续三个月调增美国和全球的棉花产量,使2005/06年度的全球产需缺口由100多万吨缩小到10多万吨,受此影响,纽约期货2月合约也从58美分/磅跌至不足50美分/磅。全球产需平衡的现实给当前的棉花市场定了调子,同时国内尚未使用的配额已经不多,12月底前如果不再增发配额,纽约期货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应该说,在上述因素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纽约期货近一段时间将保持相对稳定运行,涨幅有限。
  对内地一些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避免盲目抢购,稳定价格、严控质量,说到底还是要控制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