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江苏射阳棉花生产剧烈波动 棉农可能再次“呛水”

出处:半月谈    2005年10月31日
    江苏省射阳县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达80万亩左右,多年棉花产量都在百万担以上,被誉为“产棉第一县”,在我国棉花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今年新棉上市之际,记者走访了射阳,发现棉花生产剧烈波动的现象依然突出,闯市场的棉农们很有可能再次“呛水”。
    面积产量双下降,棉农增收成“难题”
    “今年全县棉花面积80万亩,比去年的95万亩有所减少。”射阳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刘加模告诉记者,射阳是全国棉花生产“状元县”,还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纺织重点县,但今年以来,“很多农民改种小麦水稻,这主要是因为去年棉花价格暴涨暴跌挫伤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农发行江苏分行棉花处负责人陈建中则告诉半月谈记者,一方面是棉农收益不稳、植棉费时费力投入大,另一方面粮食的“三项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此消彼长是棉花面积缩水的直接原因。
    种植面积小了,棉花市场应该会供不应求,棉农都期待着能卖个好价钱,然而今年频繁的自然灾害打破了他们的梦想。在射阳长荡镇三中村农民梁金秀的棉田里,棉花桃子十分稀少,每株有的只有几个,多的不过十余个,与往年的三四十个桃子简直没法比。“下面的桃子让水淹掉了,上面的桃子让台风刮跑了,一亩棉花能收200斤就不错。”梁金秀对记者说,她家种7亩棉花,去年每亩收了600斤,今年每亩只能收100多斤。每亩棉花成本要花300多元,今年的棉花要卖不到3块钱一斤就得亏本。“这棉花以后没法种了!”
    虽然今年国内棉花生产不足,棉花价格有上涨要求,但国际棉花产销基本平衡,且不少纺织企业库存棉花数量较大;就需求而言,纺织行业的发展态势平稳良好,配额的取消对中国纺织业而言长期看好,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贸易壁垒的产生,对纺织行业的近期市场将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也会对棉花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棉花价格可能呈稳中略升的态势,平均单价在2.7元左右。
    这样算来,射阳棉农每亩收入较去年要减少三四成。
    市场大潮起伏变幻,农民奈何不断“受伤”
    1999年9月1日,我国棉花结束了长期的计划控制,市场放开,棉花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家不再作统一规定。市场放开的当年,一直靠行政命令维持的棉花生产迅速下滑,199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至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我国棉花生产也坠入了一个剧烈波动的“怪圈”,反映在棉花价格上,突出表现为暴涨急跌。
    2003年,国内棉花价格最高涨幅超过100%。早期发布的信息说国内棉花需求缺口148万吨,国家宏观价格的发布刺激了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与资源量不足相反的是棉花企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射阳县的120家棉花企业备棉不足,形成恐慌,到处抢购。半月谈记者当时在射阳的不少乡村道路上看到,一些棉花经纪人走村串户甚至在田间地头抢购刚刚采摘的棉花,有时几个棉贩子同时与一个棉农谈价。临海镇后涧村村民史学飞每天骑摩托车四处收棉,“竞争太激烈,这一带有1000多辆摩托车收棉花,收一斤棉花再卖给轧花厂,差价只有几分钱!”2002年棉花收购价格为2.2元/斤至2.4元/斤,2003年一开秤就是2.9元/斤,一路高开高走,最高达4.1元/斤,平均价格达4元/斤左右。只可惜,这一年射阳水灾严重,棉花普遍减产一半以上,尽管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88万亩、同比增长24%,棉农们也只能勉强维持“减产不减收”。
    棉农们虽然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困境,对市场高位运行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却全然不觉。许多企业在高价购进大量棉花后发现,棉花需求并没有预想的大,贷款购进的棉花砸在手上,不少企业被“压趴下”,资金断链,累及银行。春去秋来,2004年风调雨顺,射阳棉花大丰收。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90万亩以上,比2003年的实收面积增加10万亩,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然而,不少棉花企业在2003年亏损严重,再次筹集收购资金十分困难;银行发放的棉花贷款大部分未回笼,因而收紧了银根──棉花属于季节性强、收购非常集中、占有资金大的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紧张扼住了棉花市场的咽喉。歉收了愁,丰收了更愁!射阳县海河镇一位姓戴的棉农当时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采访:“就怕没人收购,有人收购了又怕价格太低,低价卖出去了还怕货款收不全。”由于收购企业大多缺钱,棉农们担心的“卖棉难”和“打白条”现象最终都出现了。
    万千农民闯市场难,政府协会要快跟进
    伴随着价格的涨跌,棉花生产波动加剧。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李付广介绍,200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6200万亩,比上年减少1000万亩。2003年在棉花播种面积比2002年增加22%的基础上,棉花总产量因灾害下降了1%。在高价格的拉动下,去年棉花播种面积扩大11.4%,今年却又下降20%。棉花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与生产波动互相叠加,进一步放大了其不稳定性。
    “棉花生产和市场的宏观调节亟待加强!”射阳县棉花协会副秘书长王益民对近年来市场的无序有着切肤之痛,“多年来,国家都未召开过棉花生产和棉花市场宏观会议,棉花市场完全放开的各种弊端接连不断,势必造成棉价持续波动。”射阳县副县长刘加模则建议,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中国棉花协会牵头,适时出台全国统一的或分棉区的标准级皮棉收购指导价;通过建立全国棉花市场预警系统及相关的信息监测、发布系统等,适当控制棉纺行业生产能力,避免棉价大起大落;充分发挥国储棉的调控作用,通过抛售储备或增加吸储平抑价格、稳定生产,把握棉花进口节奏,以期实现生产者、流通者和用棉企业“多方共赢”。
    棉花是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产,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闯市场的酸甜苦辣。棉花价格放开后,农民对下一年的种植计划主要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决定,往往“今年下雨,明年打伞”,这种盲目性导致棉花生产发生剧烈波动。“当务之急在于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稳定棉花生产。”刘加模举例说,“棉纺企业可与县、镇、村签订协议,通过建立企业的原料基地,满足自己所需棉花品种的生产,实行‘订单棉花’。”
    重要的是,政府要及时转型,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重视支持棉花协会的工作,在资格认证、质量体制改革、制定扶持政策、农发行贷款等方面,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