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棉花导刊]棉市现状及后市走势分析(下)——衣带渐宽终不悔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6年02月24日

  本年度已将过半,当前棉花企业收购已经基本结束,剩下的只有销售,同时,制约棉花市场后市的主要关系又重新展现为供给和需求。春节以来,平稳的现货市场,裹足不前的郑棉期货,使国内棉花市场再度陷入僵持之中。较高的收购成本,微薄的企业利润,棉价上涨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一直都是业内人士的期望,在等待棉价上涨中,业内人士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便如此,棉花企业也都衣带渐宽终不悔。
  走势分析:多空参半限行情
  正月十五也已过一周,然而棉花市场仍旧保持着矜持,对今后的棉花市场走势,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迷茫,但在成本压力下,内心却急切地希望上涨,不求太高利润,但求不亏损或者少亏损。另外,预期的惯性节后纺织市场将回暖因素,也是支撑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棉价将小幅稳定上涨的理由。虽然棉花企业上调棉花报价意愿强烈,业内大部分人士也都认为今后棉价将稳定小幅上浮,上涨空间不大,为200—300元/吨。似乎年后行情上涨在业内形成一种惯例;同时,也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对今后棉价的上涨心存质疑。在当前的市场中,多空因素参半,制约棉价后期走势。
  成本论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棉花价格上涨的最大和最理所当然的理由莫过于成本论。时下,成本论被众多业内人士看作是后期棉价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之一。业内人士在分析看涨后市的理由时,成本论也首当其冲被作为第一个要素摆在记者面前。
  第一,上涨理所当然。调查发现,棉企普遍认为,经过十多天春节假期的纺企停购,节后棉价小幅上涨实属正常,如果维持平稳,出于利息以及其他存储费用等原因,对企业来说就是下跌。据河北某业内人士分析,过高的成本逼迫价格不会下滑,因收购基本结束,纱厂使用要到持棉者手中购买,持棉者在低于成本的情况下不会销售。基于此,上涨成为理所当然。
  第二,成本滋生提价意愿强烈。由于今年度大部分棉区棉花产量减少,收购旺季短是今年收购的一个特点,所以棉花企业主要收购时间在11月份前。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棉花企业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10月份收购的棉花,有的甚至占到了企业收购量的80%。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收购的棉花,存放到现在,成本已上升到14800元/吨以上。如果现在出售,势必亏损;如果后市上涨,还有赢利的希望,所以目前棉花企业都在等待上涨的机会。深州大部分棉花企业都是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仅是深州大部分棉花企业的无奈也是目前国内约有一半棉花企业的无奈。
  第三,成本支撑同样体现在新疆棉身上,新疆棉出疆加强了棉价上涨态势。目前,新疆棉2级价格为14200元/吨,加上500元/吨的运输费,出疆到内地后的价格在15000元/吨左右,提高了内地棉花的销售价格,对今后棉花上涨需求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新疆棉在春节期间,加大了出疆力度,春节后各地棉纺企业都收到了出疆的棉花。据了解,春节期间,菏泽市棉麻公司转运站有10多车新疆棉到货;禹城棉麻公司下属仓库也迎来了30多车新疆棉,较年前多时一天两三车皮的到库量大幅增加,这些棉花所属不同公司;王超也表示,春节后他们也迎来了一些新疆棉到货。据了解,随着节后运力得到缓解,新疆棉的发运速度将明显加快,到货量也将明显增加。这一方面缓解了纺织企业的购棉需求,另一方面抬高了棉企的销售价格。
  此外,进口棉大量进口势必造成国际价格上浮,致使国内棉价受到支撑,至少不会下滑。17日,Cotlook 北欧A指数为60.90美分/磅,按5%—40%进口关税折算,到港后棉花价格在13000元/吨以上。国际棉价在利用中国大量进口而展开上扬,它反作用于中国棉市,可对中国棉价产生一定的支撑。 上涨受限因素
  虽然大部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今后棉价将上涨,但又都纷纷表示,当前行情下上涨空间有限,棉价主要以平稳小幅上涨为主。此外,还有一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今后行情,认为在4月份以后棉价将稳中下行。
  第一,市场资源丰富。据中国棉花信息网分析师张洪洲计算,当前棉花市场上资源相对丰富。他分析,截至2006年1月31日农发行共支持企业收购皮棉312万吨,共销售新棉63万吨。即占有农发行资金的棉花约还有250万吨,棉农手里的籽棉按10%算,折皮棉约为60万吨,加其他资金渠道收购的棉花,目前国内市场新棉资源应该在300万吨以上,国内的棉花资源是相当丰富。另据统计,2006年1月份我国共进口棉花30.14万吨,环比下降13.27%,是去年同期的2.68倍。2005年9月—2006年1月,我国共累计进口棉花138.5万吨。3月份进口棉和新疆棉将集中到内地,势必将对内地棉花构成威胁,对棉价形成打压。据美国农业出口周报显示,近两个月来,我国签约美棉不断增加,进口量近两周也大幅增长,春节期间,中国进口美棉量超过6万吨,这不能不对国内棉花构成威胁。
  第二,企业职能多元化导致行情稳定。河北一位业内人士说,棉价过高上行是不可能的,之所以稳,是棉花收购企业职能多元化所致。他解释,当前,构成棉花市场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单一的棉麻公司集棉花进口、棉花加工和纱生产于一身,打破了行业间各产业链的距离,减轻了它们相互间的制约关系。所以,棉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实力。
  第三,由于今年企业利润一直微薄,甚至亏损,所以棉花企业手中棉花比较集中,都在观望,等待上涨行情。若上涨行情到来,在棉花企业认可的利润下,将都会出现集中出售,这样势必形成棉花销售高峰。此情景下,纺织企业也将因采购货源充足而降低棉价,这样必然又使得棉价下行,市场走向下行行情。所以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今后出现小幅上涨行情,时间也不会很长。 第四,存棉的棉花企业在行情没有达到预期时将会一直保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存棉量大的棉花企业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6月份,棉花价格仍旧不能达到棉花企业的预期,基于年度末,除了银行还贷外,还要准备下年度新棉收购资金,此时,大部分存棉企业将出售,这样必然会形成集中交售局面,而且此时棉花企业的恐慌心理加重,市场心理将加速行情下行。此外,鉴于美棉出口补贴将于今年8月1日取消,美国棉商将会在此前将棉花大量出运,5、6月份可能形成出运高峰,这样势必将对国际棉价造成下行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棉价将在年度后期市场成为影响我国棉价下行的重要因素。
  另据于杰介绍,当前纺织企业表示,接受3级棉价的最高点为15000元/吨,而据了解,目前,纺织企业的开机率不高,不如去年,只有50%—70%,纱布销售也不好。可见,在纺织企业随用随买的策略下,棉价存在小幅上涨空间。
  需求并非乐观
  纺织需求被作为棉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也是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要素。今后纺织需求能否承担起业内人士的众望,目前看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显。 第一,通常业内人士都将希望放到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身上,然而,某业内人士分析,从近五年棉制品出口的月度变化规律看,3月份较1、2月份会有明显的恢复性增加,对棉纺原料及纱布的消费会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从棉制品的对外贸易组成结构看,棉制服装的进出口总额占88%,其中出口占58%,进口占30%,而棉纺织品的进出口总额仅占全部棉制品贸易总额的12%,棉纺织初级产品(纱线和坯布)的需求情况通过制成服装后的出口情况间接体现出来。
  棉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中,进口量要远远大于出口量,国内棉纺织不断受到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目前,由于棉价高位盘整,而棉纱价格则难以提升,使得商家利润压缩。部分织造企业甚至开始考虑直接用进口棉纱以降低成本。进口棉纱已如同进口棉一样觊觎中国棉纺市场。纱线市场和棉花市场相辅相成,虽然春节后各纱线品种价格也都有小幅上涨,但最终能否涨起来,能否给棉花价格以有力支撑,目前还不得而知。有业内人士表示,简单依靠出口拉动棉纺行情,力量有点单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内需,所以,对行情能否如期上涨表示担忧。
  第二,人民币升值问题始终是出口纺织企业担忧的一个问题。在新华网《2006年中国经济7人谈之人民币汇率篇》中,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师龚方雄指出,今年人民币继续上升,幅度达13%。在未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之前,人民币的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将反映出中国竞争力的结构性增长。他们依然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将于2006年进一步上升13%,而基于他们对全球货币的预期,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则将上升10%左右。但如果人民币于短期内升值,特别是若美元维持近期的强势,他们的预测将需要进一步调整。可见,长期国内的良好经济环境的利好和未知人民币升值的利空,转战国内市场似乎对棉纺企业更有利。
  第三,据商务部预计,今年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市场价格稳中趋降。这就是说今年我国纺织企业利润将再度缩小,无形中将对下游原料价格形成压制。此外,春节以来,拉动纱线行情的坯布却纹丝不动,据了解,至今纺织企业的坯布库存在1个月左右,这无不给棉纱市场带来压力。
  第四,刚刚进入2006年,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纷纷向我国纺织品服装开始设限,国际贸易仍旧硝烟四起,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极为不利。 由此可见,今后的纺织市场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观,众所看好的3、4月份纺织市场行情还有待考究。
  在多空因素参半中,今后棉花价格将有一段时间的盘整时期,即使上涨,幅度也不会很大,也就200元/吨左右的空间。(中华合作时报棉花导刊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