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林乃基委员提案建立棉花发展基金

出处:中华合作时报    2006年03月31日

  随着新一年度棉花播种育苗季节的到来,棉农心目中打了很久的算盘也基本落定了。看看这五年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价格、产量的起起落落,就能体会棉农每年算这笔账有多难。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林乃基为了帮助棉农能更省心地算这笔账,带来了自己《关于建立棉花发展基金扶持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提案。 林乃基说,当前我国棉花生产已经难以适应纺织工业发展需要,由于信息不对称,棉农往往根据上年棉花收购价格确定当年的种棉意向。近年来,我国植棉面积的波动周期缩短,年度波动在1000万亩以上。棉花总量除受面积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气候条件。这些因素最终综合反映在棉花收购价格上。加之棉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物化消耗增加,植棉成本上升,挤占了棉农植棉收益。而棉农的植棉热情来自植棉收益和粮棉比较效益。棉花收购价格过低甚至跌破植棉成本,棉花收益低于粮食收益,棉农就会失去种棉积极性;收购价格过高,相应提高了对纺织厂的供应价,纱线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70%,过高的棉价势必加大纺织工业成本,挤压纺织品生产赢利空间,削弱纺织品国际竞争能力。忽高忽低的棉花价格给棉花加工经营企业也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棉花生产的大幅波动影响的不仅仅是棉农的收益,更涉及到我国棉花安全的问题。由于我国棉花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递增,缺口正在不断加大。据了解,2000-2005年,国内棉花每年产需缺口分别为91万吨、51万吨、148万吨、229万吨、260万吨和350万吨,这就造成了我国棉花进口急剧增加。据海关数据,2002-2005年,我国累计净进口棉花约551万吨,净进口额约76亿美元。
  林乃基指出,进口适量外棉作为资源平衡的补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对于国际棉花市场过度依赖,当全球棉花产需失衡时,就会引发价格暴涨暴跌,这样的教训,我们曾经有过。长此以往,必将受制于人。
  他认为,棉花产需的根本矛盾在于确定合理的价格。中央对粮农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收到很好的效果,棉农作为棉业产业链上的弱势群体,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各级政府要像对待粮食一样,善待棉花。
   林乃基说,世贸组织规定,允许对农产品相当价值量的8.5%的微量补贴。美国政府承诺年中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后仍保留了对生产的补贴。有鉴于此,建议建立棉花发展基金,制订棉花收购保护价,实行棉花收购最低限价,保护棉农利益,把惠农好处直接给予农民,满足棉农对粮棉比价的预期。具体操作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会同棉花行业协会,根据粮棉合理比价、市场供需、国际行情确定当年棉花收购价格,在新棉种植前,告示棉农,让农民吃定心丸,放心地增加投入,抓好棉花生产。棉花发展基金来源:一是国家支农资金中划一块;二是从出口欧美纺织品服装配额招标收费中切一块;三是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收取滑准税返一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