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河南省2006年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出处:河南植保信息网    2006年07月27日

  一、发生趋势
  预测今年我省棉花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发生程度接近常年,其中棉盲蝽及部分地区的棉叶螨、伏蚜、四代棉铃虫、枯黄萎病等呈偏重发生趋势,累计发生面积接近4000万亩次。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1、棉铃虫:三代中度发生,豫东及豫东南地区偏轻,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接近常年或略偏晚,预计棉田发生面积400-500万亩;四代中度发生,豫南及豫北棉区局部偏重发生,预计棉田发生面积700-800万亩。另外,三、四代棉铃虫在其它秋作物上发生面积预计1000万亩次以上,主要危害玉米、花生、大豆和多种蔬菜。
  2.伏蚜:中度发生,豫南棉区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将达600-700万亩。
  3.棉叶螨:豫东、豫南及豫西部分棉区偏重发生,其它棉区中度发生,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预计发生面积700-800万亩。
  4.棉盲蝽: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预计发生面积550-700万亩。
  5.枯、黄萎病:中度发生,南阳、商丘、开封、濮阳、漯河等市偏重发生,枯萎病发生盛期将持续到7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 黄萎病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预计发生面积400-450万亩。
  二、主要预报依据
  1. 当前病虫基数 根据全省6月下旬至7月初调查结果显示,二代棉铃虫在棉田的虫量相对较少,平均百株虫量为2.94头,但在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其它作物田残留基数明显偏大,其中,玉米、大豆、花生田平均百株虫量则分别为7.26、7.27、4.91头,为三、四代棉铃虫向棉田回迁提供了大量的虫源。折二代总残虫量为3.998×101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5.99%,为近年来总残虫量较高的一年。
  棉田其它病虫基数均为近年来较低的年份。据6月下旬调查,棉盲蝽一般百株虫量0.4-5头,明显低于2005年和2004年同期,为五年来最低年份。以豫南、豫东及豫北局部地区发生虫量较高,如驻马店最高虫量仍达到31头/百株。棉蚜在豫西及豫北部分地区田间蚜量相对偏高,一般百株蚜量为170-280头,最高为3700头,接近于去年同期,但比常年明显偏低。棉叶螨一般百株螨量40-140头,明显低于去年,接近常年。其中,豫东和东南部地区螨量相对较高,如开封市平均百株螨量为146.5头,是常年同期的7倍;驻马店市平均百株螨量为103头,最高达3000头,比去年和常年分别增加126%和343%;周口市平均螨量为103.8头,最高达1400头,比常年增加13%,但比去年减少48.6%。棉花枯萎病病株率一般为0.1-3%,比2000-2004年同期明显降低,接近2005年。棉花黄萎病6月下旬已开始见病,接近于去年,但病情为2000年以来最轻。
  2. 农田生态环境
  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为1082万亩,与2005年基本持平,比2004年和2003年分别减少351万亩和377万亩,为近十年以来植棉面积最小的一年。其中,套种棉(包括:麦套棉、瓜套棉、油菜套棉等)为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8%,小麦、油菜等作物收获后天敌转移至棉田,对棉田苗期蚜虫及二代棉铃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棉花面积减少,玉米、油料、蔬菜等作物面积则相应扩大,田间复杂的种植方式依然存在,对四代棉铃虫向棉田集中危害非常有利。
  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省抗虫棉面积812万亩,占总植棉面积的75%,其中,豫北棉区抗虫棉面积已占到总植棉面积的98%以上,对抑制常年棉铃虫发生较重的豫北地区三代棉铃虫在棉田的危害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棉株的逐渐老化,抗虫棉的抗虫性将迅速下降,对四代棉铃虫的发生将十分有利。同时,抗虫棉对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等刺吸式害虫和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也非常有利。今年,常规品种如春矮早等种植面积在豫东及东南部地区有所增加,利于棉铃虫的积累危害。
  目前,全省棉田一类苗总体占70%,比常年同期增加25%,对棉花黄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 气象条件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7-9月份天气趋势预报,夏季总体降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比2003-2005年明显下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其中,7月份除豫北北部降水量略偏少外,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略偏多,平均气温正常,对主要棉区棉花枯黄萎病、盲蝽象等病虫发生较为有利;8月份东部、南部降水量略偏少,其它地区降水量正常或略偏多,9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略偏少。8、9月份全省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对四代棉铃虫、伏蚜、棉盲蝽等害虫的发生均较为有利。

相关新闻